热点科技
标题: 将独特进行到底,TFZ KING III评测 [打印本页]
作者: 燕七如歌 时间: 2019-3-21 18:07
标题: 将独特进行到底,TFZ KING III评测
在互联网还没发达以前,耳机很少有做广告的,一款耳机能成名全靠用户口口相传。一来是耳机市场其实很小,二来传统的营销费用都是相当贵的,一些大牌的代理也是扛着压力卖货,根本没法去说服老外投放广告。
互联网普及后就不一样了,网络广告投放的好处之一不仅是营销费用的节省,在投放上也很精准。不过也不乏Beats这样的大手笔,靠着广告以及个性化的调音(当然还有精准的定位)迅速成长为全球品牌。
到现在互联网极度发达,不管是一耳机品牌还是其他品牌,出名的成本真的很低。尤其现在耳机等音频产品受无线市场的影响,音质决定品牌的影响力越来越小。
TFZ大概就是这样的品牌,出名简直就是一夜之间的事,高颜值、低售价,这是好事;坏事是其调音的争议性,很多人觉得其声音太有个性。但是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只听了TFZ的几款耳机而已,而我的看法是评断一个耳机品牌并不能因为某一款耳机而下定论,一款耳机品牌是有耳机系列、音质、做工、设计、品控、售后等诸多元素组成,真要说一个耳机品牌其实是很难的。
虽然TFZ有些争议,但不妨碍它的关注度,主要原因之一我觉得还是因为耳机市场的扩大和手机市场的成熟,大多数人其实还是只用手机听歌。关于好声音是前端重要还是耳机重要,改天我重新开文,本文就借着TFZ这款特别的KING III来说说它的解析。
一、开箱部分
KING III的包装延续TFZ一贯的礼品风格,天地盖礼盒设计;这款红色版的官方定义为春节限定色,年前出的,不过供货较慢,到年后才开始大面积铺货。
全家福展示,耳机线,耳机腔体、6对耳塞套、说明书、收纳袋,还有一个线夹;
耳塞套都是软硅胶的,开口尺寸不同,官方没有特别说明,不过白色开口大的,一般是低频塞,利于低频的通透;
TFZ家里线材至少有四种,这种是铜包铝线,线材略粗,有些弹性,拉扯不易断,而且表层有防听诊器效应的纹理设计;
相比3.5的金属插头,0.78mm的双针看上去有些简陋;耳挂部分有PTU塑料管,绕耳还比较舒服;
虽然是全金属腔体,但TFZ总是能把耳机的重量控制的没有沉甸感;这副KING III拥有惊艳的外观和亮眼的配色,不过因为腔体过大,佩戴感对耳廓较小的并不友好。
除了腔体略大,KING III在细节上的做工是可以为佩戴加分的,内侧贴耳无毛刺,肉眼看到的光泽感其实更强。
二、个人主观听感分享
再说听感之前得说说TFZ耳机品牌,成名快,颜值高,售价低,其实是犯了HIFI圈大忌。在HIFI圈没有几年的历史沉淀是很难获得老烧的尊重,TFZ相当于速食文化,某种意义上它和Beats有着相同的产品套路。Beats就是做听RAP之类的低频,TFZ则喜欢强调解析,而解析关联的是失真,失真关联的则是“高保真”也就是HIFI,暴力解析往往带来的是失真明显,对于初烧或者音乐爱好者来说这或许不算什么,毕竟怎么解析都比手机+配塞要有素质的多,但就像任贤齐把一首苦情歌唱到大街小巷妇孺皆知,那玩音乐的,听摇滚的、交响乐的肯定都不爽。
郑智化曾经写过一首叫做《大同世界》的歌,里面有句“大同世界到底同不同/文化之行也/天下为公/歌仔戏国剧摇滚乐会不会相同/如果懂得包容的道理就会相同”,现在看看依然是金句,只是我们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呢?
所以评断TFZ耳机品牌,并不能局限于某一点而概括全部。TFZ有个问题是系列有些多,每个系列的定位并不是那么明确,个人虽说每个系列都听过,但也只是听了几款,并不敢说就知道它的全部。
有人不信这些,听一款高解析的就说这耳机调音有问题。实际上,真正评断一个耳机品牌调音并不是说它调成什么样,而是它知道自己要什么声音,然后不同系列有鲜明区分,不然真有可能出一堆耳机都是一种声音,而且有可能都调成和森海、拜雅一样的风格,那我们能听到的声音也就只有一种风格了。
所以个人一直以为,购买一款耳机时其实更重要的是你喜欢什么样的声音,不然就会在这所谓“玄学”的世界里耗尽精力和银子一场空。
当然,我更希望有人和我一样,玩耳机的第一个初衷是喜欢听歌,第二个原因是在声学的世界里学习更多见识更多,这过程本身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KING III的官宣文案是“暴力解析,听感温润”,这其实是有矛盾的,解析越犀利,温润感是越少的,大多时候动铁可以轻而易举把解析做出来,但温润感是没动圈好做的,所以去年比较流行X铁一圈的圈铁耳机,就是为了保证解析突出而不是温润。
KING III用了TFZ自主的第三代动圈技术,拥有石墨烯单元和钻石振膜在硬件上比传统的动圈确实容易做解析一些,从说法上应该是“媲美动铁的解析,不失动圈的温润”。
实际听感里个人还是先用手机(果机)直推,数码味还是挺明显的,素质中规中矩,主要是低频略显平庸。它的低频不缺下潜,凝聚感控制的也还可以,而且还有均衡的声场,唯独器乐分离感不够,听架子鼓糊的挺明显;人声素质是不错的,偏暖不重,听流行乐时位置良好,不失柔和,不会给你解析过高的感觉,听陈奕迅这样的低音倒是有醇厚温润感,听孙燕姿反而觉得柔和过多导致齿音全无,不如男声好听。
换凯音N5 II后其低频量感明显增加,器乐分离感依旧中规中矩,但低频氛围逼人,而且还算干净,更重要的是在摇滚里它依然如此。但这并不代表它很适合听摇滚乐,事实上在听枪花的《14 Years》时还是觉得中低频层次感不够;所以用凯音N5II直推KING III时听《The Mass》、《Victory》以及胡伟立那种单纯的器乐演奏是非常合适的,其次才包括欧美流行乐的流行乐。但若是低频量感太集中的歌曲,它的人声就会濒临被淹没的境地。
和很多圈铁一样,KING III在中频乐器的表现上总能把吉他、贝斯乃至低音区的钢琴声表现的光泽丰润,在听红辣椒的《Californication》时它的低频和人声略显拥挤,但是吉他的的音色成功抢镜,诸如此类还可听山冈晃的《Promise》。
人声方面,KING III在凯音N5II上表现出来的解析真不突出,只是保持着一定的素质,个人觉得它反而一直强调温润,不肥不瘦,有一定的柔和感,音染明显,但听男声大体上是自然的。
听KING III的高频才让我确定它的调音风格,高频比较豪放,大开大阖,即使是小编制,弦乐上的毛刺也是挺明显,但它的厚度良好,加上层次感明显,反而不会觉得难听;不过听蝎子乐队的《Hurricane 2000》时就会觉得细节乏善可陈,糊的地方比低频要明显的多。
换上底噪控制神器乐彼L4后,KING III的低频变得大气起来,低频更为干净,凝聚力更强,听纯音乐的《男儿当自强》会发现大鼓的敲击是能掀翻脑门的,动态控制的很不错,相对于凯音N5 II直推是质的提升,但它在在中低频乐器的音色上没有那么有光泽,简单的说它能适应更多风格的低频。
在乐彼L4上它的人声解析是释放出来了,柔和感减少了一些,温润感也没那么浓烈,干净饱满,细腻程度不足以抓耳,听陈奕迅有些干,听李志细节更为明显,听任贤齐比较到位,饱满有力不失温润;女声相比在凯音N5II上上了柔和多了齿音,无论Suzanne Vega还是蔡琴、孙燕姿都还不错,和低频一样没有特别的指向风格。
高频上相对于凯音N5II显得更合理了,但第一感觉没那么刺激。这种感觉在TFZ其它的耳机上也有过这感觉,它家的动态好像从来不差,KING III的高频亦是如此,而且延伸感和声场也不弱,基本素质都有,差的是瞬态,不如中频干脆,更没低频干净,听大编制是无望了。
换成温润大气的乾龙盛QA361后会觉得KING III的声音又没那么张扬,低频沉郁有力,背景较黑,听《天地孤影任我行》已经格外浓烈。这首曲子我用谢兰图听是最舒服的,KING III相比的话风格很接近,就是不如谢兰图那样宽松。
前面说过乐彼L4直推时听陈奕迅会觉得有些干,在QA361上就弥补了这一点,而且偏暖的味道还明显一些;女声的柔和度则有些削弱,听蔡琴有质感但是没味道,听阿桑会觉得齿音略显突出,但解析的味道很抓耳,听孙燕姿有点点厚重,不过细腻程度足够,没那么明显的修饰感。
在乾龙盛QA361上它的高频是最亮丽的,小提琴的泛音细节也足够明显,弦乐的毛刺虽然明显,但因为厚实度反而不觉得刺耳,小编制是完全没问题的;在大编制上显示出的动态依然很强,延伸感很明显,极高频的毛刺也成倍增多,声场定位和器乐分离感都有所改善,但细节还是不足以拿出来细说。
三、整体总结部分
声音小结
把这些昂贵的前端听一遍再换成手机来听,发现落差其实并不大,最明显的是低频的质感比较逊色,而人声则保持着一定的温润感,即使数码味明显也显得有味道。
所以这款KING III用手机直推的话还是有些勉强的,它的潜力并不大,但对HIFI播放器上并没那么挑剔。如果你抱着听暴力解析的初衷来听恐怕会失望(索尼家的播放器或许会有),在我看来它依旧是偏下盘的,只是没有刻意拉伸器低频的厚度让它变得醇厚,它的质感是天生的,解析在动圈里确实算强的,最大的特点还是它有着动圈一样的温润感,如果中低频的层次感再琢磨琢磨肯定会有更大的受众群。
产品小结
如果是冲着颜值买KINIG III PRO肯定是有惊喜的,这一点并不足以为骄傲。佩戴方面个人还是挺合适的,一口气佩戴四五个小时没觉得耳胀,隔音效果极好,不过对入耳式耳机有免疫力的请慎重,它的腔体比一般的入耳式还是要大不少。
欢迎光临 热点科技 (http://itheat.com/activity/)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