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hifi基础知识——读完此贴你瞬间成为一等一的高手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30 16:08:33
关键词:唱臂与谐振

SME Series V 唱臂 杯与纸巾的试验
    由唱针至唱臂的振动过程中,假如我们没有放任何减少振动的物质在两者之间作缓冲的话,则无论任何唱臂,这种振动仍然会由唱针传导至唱臂,关于这一点,以下再作详细的解释,但假如曾用铅笔去敲击唱臂来判定唱臂的质素的话,便很容易明白这一点。
    举一个例。如把一包纸巾塞入咖啡杯中,然后放在桌上或杂志上,再用指甲敲击杯边,便会听到清脆的声音。而把纸巾取去,再重复敲杯边的动作,同样可以听到清脆的声音。原因是只用纸巾这种软材料去作为咖啡杯那样硬的物质的阻尼器时,效果是不会明显的。
    正确防振的方法是要把阻尼体放在震源和受震动的物质之间。如上例,把纸巾放在指甲和杯边之间,便不会产生清脆的敲击声。
    在唱臂的情形,把软材料放在唱臂管中或把软胶贴在唱头壳上是不能阻止谐振的,况且不够硬的物质是很容易受到外来振动的影响。
防振三个要素
    以上简单的例子可能解释尚嫌不足,但可以撮要成以下三点。
一、硬而重的物质在强烈振动时很易将振动传至轻而软的物质。
二、相反,轻而软的物质,其轻微的振动是很难传播到硬而重的物质的。
三、如要防止震源附近的物质受到振动,就要将后者变成又硬又重。或利用弹簧或空气做阻尼体,这就是防止振动的基本原理。
高顺性的唱头和唱臂
    另一基本原理就是将那些高顺性的唱头装在硬质唱臂上,这样唱针的轻微振动便不容易传到那硬而重的唱臂上,所以便减少了唱臂谐振的机会。
    不过,仍然有人认为高顺性的唱头和轻质唱臂是合作得很最好的。我们可以先从唱头的支点开始研究,便可明白这种想法其实是错误的。
    唱头的针尖是用尽可能最小的钻石所制,而与硬而轻的针杆连接,为使针杆在低针压的情况下仍然活动自如,在针杆和唱头之间便只能用很弱的阻尼体,而唱头磁体则必须够强力,以求达到高讯噪比的要求。
高顺性的迷信
    以上的说法是合逻辑的,但问题是为什么许多人喜欢用高顺性的唱头?弱的阻尼体事实上可以延长低音频的响应,但同时可以减弱高音频的响应,我们当然假定唱片的物理性状不变,不过要求高传真度的人士都希望得到清晰的音响,而清晰的音响又往往与高音频有直接关系,可惜高顺性唱头不能产生较佳的高音频响应特性。
    为什么会有倾向于选用高顺性唱头的情形出现呢?因为高顺性唱头只是用较弱的阻尼体,唱臂虽则不是太硬,但仍然勉强可以产生尚算清晰的声音。但并不表示更轻的唱臂将会产生较佳的效果。
    如果针尖的振动传到唱臂,一部分的谐振会传到唱臂的基底,然后再折回针尖,这时唱针已经在唱片上拾取了新的音频讯号,且和上一个讯号合起来引起唱针的移动。严格地说,唱针在唱片音槽上循迹便不准确。失真和唱针移便出现,而最坏的情形是唱片音槽也受到影响。
    咖啡杯和纸巾的试验已经显示出阻尼体放在臂管内是无效的。如果把臂管割开两段,然后把阻尼物质放在中间,情况又如何呢?不过这种做法却会减弱臂管硬度和抗弯性。
善用阻尼物质问题迎刃解
    以上的问题似乎都找不到解决的方法。我们必须解决的是除去振动的能量。 这能量既然部分被唱头拾取的以电流形式存在的能量。阻尼物质除了可以消除假谐振之外,亦同时消除了部分原来的讯号。因此唱臂便可以令到唱头的原音发生改变或引起失真。
    因为高顺性唱头的唱针只用弱的阻尼体连接唱臂,如果唱臂中轴的阻尼大,唱臂便不能移动,唱针本身也不可能单独移动,这在水平移动和上下移动两方面都是一样的。
唱臂与唱头关系
    唱臂最重要的作用是和唱头和作,令唱片再生出完美的音响,更准确的说,唱头的功能是要准确地重现唱片音槽中所藏的信息,唱臂的功用便是要保持这种能力而没有减弱它。
    因为唱臂和唱头的合作在播送唱片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音响领域的早期发展中便已开始研究如何去改进唱臂和唱头。
    目前有一种趋向是认为唱头对音质有直接的影响,而唱臂只是有辅助的作用,所以只是对改良唱头方面有较多的研究,而忽略了唱臂。
    多数的用家都认为:在播放唱片时,唱头、扩音机和扬声器都是同样重要的,而用于构成唱针尖的物质,针杆的设计,音响系统的结构,磁体的质素等等因素都与重放音质大有关系,唱头的理论在音响的早期发展中已有详细的解释,最近唱头质素比以往更有进步,这在原料和组合技术方面都表现出来。
    那么唱臂的地位又如何呢?我们可以认为有些人用木质的唱臂已经感到满意的了。有些人士则只要少些跳针便满意了。或若能进一步消除了向心力便更佳。不过有些人却要求由唱头的阻尼物质和唱臂有效质量共同决定的固有谐振频率在十赫兹左右,方为理想。
    在唱臂移动方面,有人喜欢动态平衡,也有人认为采用油阻尼才是最好。最近亦有些论调认为重型唱臂对于低顺从性唱头最为合适。而轻型唱臂则对高顺从性唱头最佳。
    我们亦听闻唱头壳和臂管的接驳,内线圈的结构和原料的问题。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意见呢?这完全是因为唱臂的理论发展比唱头慢的缘故。我个人认为唱臂的理论仍然是未曾解决,我们可能忽略子一些非常重要的因素。
播唱唱片过程中唱臂所扮演的角色:
    在唱臂设计中,我们可能把一些最重要的因素反而列为次要。我们不要从头开始。让用家和厂家重新地去想一想,在播唱片的过程中,唱臂扮演一个什么角色?
    而与其跟随如唱片、唱头、唱臂这个排列程序,就不如先从振动开始谈起。
振动的基本因素
    假如某物件发生振动的话,它亦可令其周围的物件振动,这种性质是非常重要的,究竟引起振动传播的是空气?是纸还是钢?各种物件所含有的物质对旁边的物质受影响而振动,两者是有关系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察觉到这种情形,当然以上的理论牵涉到期货许多因素,其中三个是最基本的:
一、振动中的物质是什么?
二、受影响而振动的物质的大小。
三、传递振动的方向。
    我们先试行了解振动物件对其周围环境有何影响?然后再从受影响的各方面去看,无论从发出振动或接受振动的那方面来研究,振动的影响力都牵涉同样的因素。
一、什么物质所制造,重量如何?
二、物体置于何处?立点如何?是平面或是斜面等等。
三、从那一个方向受影响?
考虑振动的问题,以上的因素其实是最基本的。
    你曾经见过有人用一支钢笔或铅笔去敲击唱臂管,然后说:“这支唱臂可以产生好的声音。”在播放唱片的过程中,震源是一张用聚乙烯化合物做成的唱片,用木铅笔或金属笔对振动的质素和大小是没有关系的。而且传递振动的方程亦不同。唱片的振动是由唱片本身传到唱针尖,再对针杆,阻尼体,唱头,唱头壳,最后才传到唱臂管。故敲击臂管的试验是无意义的。
唱臂原料密度总量要高
    要防止唱臂谐振出现,应该在谐振未出现之前做功夫。正如应该先安装保安措施去防范窃匪入屋,而不是等贼人破门入屋之后才去捉贼。所以,高顺性唱头应该尽量坚硬,而又不会在中轴产生阻力。高硬度的意思不单是指在结构上够硬,而且是表示密度和重量都高,为了要减少摩擦,内线圈和支点附近都要十分平滑。
双刀承轴效果理想
    另一方面,枢轴附近用高阻尼体来减少谐振是不适当的,枢轴必须前后左右都平衡,而臂管的中轴在平面上也一定要十分平衡,而制造这样一支唱对唱臂,讲便容易,但制造便不容易了。不过在SAEC唱臂厂中,我们曾经试过实现了这个理想,我们的唱臂长度是十分精确的,是以微米(百万分之一米)作单位计量。
    我们亦发展了双刀刃承轴系统。高硬度臂管和植连唱臂到臂架上的新方法。甚至用超级重量的唱盘座来改良唱臂的功能。为了使唱片更具刚性,我们出品了一种金属转盘硬垫。我们的阻抗匹配接线可将唱头输出的讯号完全传送到扩音机而没有损失。
    我们虽然有了进步,但我们并未完全满意,亦未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不过最低限度我们已弄清了主要的几点。特别是读者对唱臂设计方面真正重要的问题已有了较佳的认识。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12-4-30 16:08:25
LP唱盘基本介绍
1.马达与转盘
A. 马达型式
感应马达,磁滞马达
    利用交流电的频率变换产生的涡流推动马达,以特定频率的交流电源直接供电,有50Hz与60Hz电源专用的区别。他的好处是转数不随着负载或电压而改变。
伺服马达
    利用伺服线路来控制马达转数,可以藉由转速感应方式,改变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高低;或利用晶体震荡器的脉波,来维持马达的正确转速。
B. 传动方式
直驱DD︰马达轴心直接连结转盘,不藉由任何机构传导动力。
惰轮︰马达动力藉由一个橡皮轮推动转盘,橡皮轮是否呈圆形无变形关系传动的顺畅。
皮带︰马达轴心与转盘之间以皮带连结传导动力。
复合︰例如以皮带带动惰轮,再以惰轮带动转盘。 C.转盘质量与惯性
    转盘的质量越大,外来因素对转速的影响就越小,也越能平顺的转动,并且可以抵抗外来震动的影响。但是重量越大的转盘,所需要的轴承越坚固,马达的激活力量也要越大。
D.底盘悬吊
硬盘︰不施以弹性阻尼或悬吊的方式,直接将转盘各部分零件固定在基座上,或采分离多件式以隔离马达等产生的震动,防止互相干扰。为了抵抗外来震动的影响,硬盘多半藉由加大本身质量来减少外力引起的震动。
软盘︰以悬吊与阻尼方式,将转盘的部分组件悬浮在底座上,藉以隔绝外来或内部的震动。
2.唱臂
A.唱臂型式
直切臂︰唱头依照通过唱片圆心的直线来运动,唱针在每一个位置都与音轨保持正切方向的相对运动。
曲臂︰唱头的移动呈现一个弧度曲线通过唱片,不论唱臂的臂管呈现何种形状,唱头都会以一个补偿角度安置在唱臂上。
直臂︰唱臂臂管呈直线。
S臂︰唱臂臂管呈S型弯曲。
J臂︰唱臂臂管在尾端弯取。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12-4-30 16:08:18

唱盘的正确调校
    以下是一些正确调校唱盘的贴士,各位发烧友如能遵守,一定会有更佳的唱片重播效果。  
(一)唱头位置调校
    唱头的位置,必须调校在最准确的地方上,角度也一定要准确,否则严重影响重播效果。就算你有最高级的转盘/唱臂/唱头的组合,假如唱头的位置调在不正确的地方上,可能只得普通套机音色或甚至更差。 要调校唱头,使之在最佳位置和最佳角度,有三个地方是要注意:第一,为了使唱针能完全垂直在唱片槽里循迹,或说避免侧面循迹误差,可以向前或向后移动唱头位置,如唱头只能牢牢的装在唱头壳上而又不能移动的话,就要将整支唱臂移前或移后了。量度仪器方面最好采用一些随唱臂或有些唱盘附送的咭纸,将咭纸的小圆孔套在转盘的转轴上平放在唱盘垫上,咭纸上有两点,分别代表唱片的外围的第一条纹与转至近中心时的最后一条纹,首先将唱针放到最外的一点上,然后在唱头前面观察唱头是否能与点前的横线平行,如出现偏侧,就试将唱头的位置移后或移前,以求调在唱头能与横线平行的最佳位置上。以相同的方法再将唱针放在剩下的一点上,同样观察唱头能否与点前的横线平行。如两点都没有问题唱头移前移后的工夫便大功告成。
    第二、唱头的方位角是否在水平位置,这个调校更简单,如可以的话,旋转唱头到你认为是水平的位置,然后取一面镜子,放在唱盘垫子上,再将唱针放在镜子上,然后在唱头前面看看,镜里唱头的倒影是否与唱头对称,有没有偏向左或偏向右,务求要唱头的倒影与唱头能百分百对称,这样唱头的水平调节工夫便告妥当。水平调节不当,会影响声道分隔能力。 第三,最后看看唱头的高度是否正确。唱头的唱针在不加任何针压时,亦即唱臂在完全的平衡状态时,唱针是否刚刚落在唱盘垫之上(记着是不是压着唱盘垫),如果不是就要调校唱臂的高度,当然有些唱盘的唱臂是不能调校高度,但如可能的话,也要将唱臂的高度调至最准确的位置。
(二)收紧螺丝
    当你完成唱头的位置调校后,你一定要固定它在唱头壳之上,螺丝一定要收紧,好紧。如此音色会靓些,但收紧至什么程度才算理想呢?绝对不可以像大水牛一样去扭紧螺丝,因为可能会弄毁唱头的外壳或唱臂结构等。回答上述的那条问题是没有一定准则的,因为每个唱头的外壳与唱头壳,甚至螺丝的制造材料也不同,所以很难回答将螺丝扭至那一程度才是理想。建议大家在认为已是最紧最紧时,向后退回八分之一转(即45度),那点应该是最理想的位置。
    又选择螺丝与丝母也不能马虎,尼龙或塑胶的螺丝和丝母是最差的材料,大家切记不可使用。普通铝质的也算不过不失,但最好还是用一些钢造的螺丝与丝母,效果最佳。 将唱头装上唱头壳时,最佳的方法是先将唱头壳除下来,装上唱头后才套回臂管上,但有些唱头壳是与唱臂管连体设计,是不能除下来,这时候你便应将唱臂管除下来,才将唱头装上唱头壳上。这样,唱头的安装工夫便办妥。
(三)循迹力与偏压
    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原来有很多人仍然不知唱头循迹力的重要性。不是其物理上的影响——这是人所共知;而是它对音色平衡的影响力。只调整循迹力0.05g,也会有可闻的音色分别。基本上低的循迹力会令低频轻而薄,高频光辉;高的循迹力会令低频过重,音色混浊。在两者之间取得一个合适的循迹力,便有最理想的音色。  
    一些测试循迹力的特别唱片,其实功效不大,因为单是测试某一个频率的循迹力是不准确的,其实不能代表了一段真实的音乐演奏。要测验你唱头的循迹力,最好使用一些钢琴音乐或大合唱等,因为假如循迹力不佳时,会很容易听到音色的变化。但要知道循迹力的表现是随着唱针移动至近中心的唱片末段时越入越差,所以不可单试某一段唱片纹。
    唱片的偏压往往使唱臂受一种向内移动时的向外反压力,引致声道分隔能力变差,而影响音质。和调校循 迹力一样,最好使用音乐的片段来测试,单一频率的测试是没有意思的。
    增加循迹力会减少垂直循迹角度,相等于将唱臂弄低了。所以增加循迹力会改善音调平衡,但如将唱臂高 度轻微校高,就会将定位与生动感变坏,所以如果你是减轻循迹力,最好尝试将唱臂高度调低。
(四)唱盘的承托
    将唱盘放在一个稳阵的地方,是人所共知的知识,最好就是找一张专用来承放唱盘的台去承唱盘,例如英 国Sound Organisation的唱盘台;又或可找一张轻但坚固的茶几去承唱盘,虽然是多花一点金钱,但对重 播效果有改善也是值得的。  
    如果你是将唱盘放在组合柜或其他柜里,应将螺丝转入木板内,但不可整粒螺丝转入木板里,要留下螺丝 头暴露于木板上,然后之上再放上一块尺寸与唱盘一样的实心坚硬木板,然后才将唱盘放在板上面,这个 避震法据说是一位美国发烧友想出来的计仔,闻说效果倒不错!
    原理很简单,因为承托唱盘的木板,物理学上是一件低通滤波器,是很容易传导低频的震荡。而选用轻的 材料因为重量是能量储存器,所以材料越轻,其储存的震荡能量便越少。所以将唱盘放在一张大而重的台 上或放在摆满唱片的柜里时,会受很大的储存能量影响,使动态减低,音像显得模糊。螺丝的原理是将木 板连唱盘与组合柜隔离,所以受到的震荡也减至最少。
    唱盘受侧面传来的震荡,往往是比从垂直传来的震荡大很多,所以在设计唱盘承托器时,最好考虑这个问 题,就是尽量避免侧面震荡。
(五)唱针清洁
    不知有多少人知道用火柴盒侧面的火药面擦唱针,是有最佳的清洁效果,和有最佳的重播效果,大家妨一 试,但如果因此弄毁你心爱的唱针的话,我们恕不负责,因为这只是专家的意见而已!
    如用传统的清洁方法,即用擦涂一些清洁液在唱针上扫几次,清洁液与扫最好采用Disc Washer Kit。因 为它被一致公认为其有基溶剂品质最高,短毛唱针扫设计出色而不浪费清洁液,对清除唱针上的顽渍很有效。  
    使用电子唱针清洁器,效果也不错。当唱针放到能活动的垫上时,唱针的污秽便会当在垫上,但这类电子 唱针清洁器有很多牌子的产品,所以选择时要留意那一款效果比较清洗唱针时,擦唱针的方向要留意,一定要从后拉向前,绝对不能从前扫向后,或从旁边扫唱针,因为唱 针的悬挂系统会因此受损;又清洁时,应将扩音机的音量旋至最低,以免损害扬声器。如果肯花多一点, 购买一个放大镜也是个不错 的主意,对检查唱针尖的情形更一目了然。 好,才买那个。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12-4-30 16:08:12
唱头的寿命

    每当我们提及到一只唱头的寿命,首先令人联想到的就是其唱针的寿命。究竟一支钻石唱针有多久的寿命呢?一般来说是大约五百小时。有人曾询问过多间唱头制造厂,他们的答案是四百至六百小时,五百小时这个数值只是取其中间数而得来。每日听两小时的话,大约可唱九个月;三小时的话,五个半月左右。普通LP大碟A、B面加起来大约有四十五分钟播唱时间,因此大概可唱六百六十张。在五百小时中唱针所走过之音槽总长大约相等于由东京到名古屋的来回路程。  
    刚在说厂家们的答案是说四百至六百小时,其实这并不是他们吹牛,而是从很多间大厂调查得出来。要解释为什么他们不能明确说出一个肯定数字,我认为原因是基于各种不同之条件而使到寿命也各异吧!究竟又是什么条件呢,让我告诉你们吧!

钻石针尖有平有贵
    首先就是钻石的硬度。人人都知钻石是坚硬无比,但一粒钻石之中,有硬的部份,亦有软的部份。钻石是结晶体,当然有结晶轴,假如接触唱片音槽的部份是硬的一面,当然是没有问题,但相反如果是软的一面时,那就会大大缩减其寿命了。将小如微尘的钻石针尖放大观察,是可以分为两种不同之构造。  
    粘合型针尖是在金属棒之末端用加工手法粘上钻石粒子然后将钻石打磨成针状。这种廉价唱针接触到音槽之部份才是钻石,钻石之上是金属棒子。情形就刚恰似一支刨尖后的铅笔,木的部份是金属,铅芯是钻石。这种粘合型号针尖是不能控制钻石的本体是否四边都是在结晶轴上;另外一种针尖是整支由钻石制成,因此可以考虑到结晶轴方面。无论如何,如果忽视了结晶轴,要将针尖打磨得理想,实在是十分困难。
    大家看看附图便清楚估计得到,整支由钻石制的针尖是较为昂贵。一般情形下,二百元以下的唱头及一些平价唱盘上附有之唱头,其针尖主要是粘合型。而剩下来的唱头,包括中级以上的唱盘的唱头,都是使用了整支的钻石针尖(非针杆),即是说,基于结晶轴而导致其寿命的差别,是可以首先从唱盘的售价去推断。  
    虽然钻石是世界是最坚硬的物质,但奇妙的是,它也会被柔软的塑料唱片纹磨损。究竟钻石怎会被磨蚀呢?以下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最可信的说法是,由于唱针在唱片音槽内磨擦产生了高热。针尖表面的温度此时会升至160摄氏度,但从针之表面千分三毫米下之内部温度,就只相等于室温。这个数字虽不是实际测出,但是从钻石与塑胶之间的磨擦抵抗特性所计算出来的数字,仍相当可信。举例说室温是20摄氏度,那么温度差便有140摄氏度了。由于这个如此大之温差,钻石表面便好似鱼鳞一样,慢慢一层层剥落下去,最表面的一层马上与钻石分隔,形成磨蚀的现象。这是个有力的解释。   

唱片污秽是致命伤
    第二个令钻石针尖磨蚀的原因,是与用者的使用方法有重要关系。最大的问题,莫过于唱片上的污秽、尘埃、油脂等等。大家相信也曾有过以下的经验吧!当播唱一张十分污秽的唱片时,音质是无比的难听、干涩刺耳。音质之所以劣化,完全是因为尘埃污秽。大家不妨细看唱针的针尖部份,唱过污秽唱片后的针尖,一定会在针尖周围附满了一团尘。唱针尖因为被一层尘包裹着,便不能与唱片音槽得到最密切的接触,因此当循迹唱片时便会在音槽内胡乱左抛右抛,引起音质严重失真。此时的针尖一定像一把锉一样,随着震幅磨擦着唱片内两旁的音槽,音槽本身倒不是问题,但唱针便会因此容易变形,产生很多杂音。  
    即使唱片是经过清洁,外看十分干净也好,在唱片纹之中也会遗留下一些肉眼看不到之微尘。唱针在那里走过时,就好像一架汽车驶在一条凹凸不平的碎石路上,车軚(唱针)受猛烈震荡,马路(音槽)上碎石横飞。这并不是笔者吹牛,而是由于大家看不见而忽略了吧!  
    假如拿一部电子显微镜将唱片内的音槽放大成一幅活动画面的话……。它就简直是美国大峡谷一样,有着连绵不绝的山脉,而山谷的形状与深度就是大家从未想过之千变万化。唱针尖穿过唱片纹由于表面带着高热,因此手指纹留下的油脂、清洁液过多留下之湿气,加上唱片纹内的微尘,便会令唱针经常受到碰撞,有时严重到可能会跳针……。简直就好似宾虚的战争场面一样。
    因此之故,微尘之数量便能左右唱针的寿命,当然唱片越干净,唱针的寿命便可延长。清洁唱片是理所当然的事,考虑到希望唱针有更长的寿命时,笔者在此诚意希望读者诸君今后能加紧清洁阁下之心爱唱片!切勿偷懒!   

针杆塑胶阻尼器衰老后会劣化音质
    另一方面,唱臂与唱头的正确装嵌、调校也是绝不许有错。如果唱针能正常与唱片音槽接触,应该没有问题。  
    唱针平均寿命是四百至六百小时,主要是视乎钻石针尖的磨损程度。参看附图,大家会比较容易理解唱片纹、针杆与唱头的震动机械。针尖就是装嵌在针杆之末端。针杆的任务是传达后面磁铁(MC头则线圈)的活动至针尖上。(附图是MM头)。用“感应杠杆”去形容针杆就最适当不过。中央部分支持针杆的东西叫阻尼器(Damper)。阻尼器是作为支点去支持着针杆活动之时,又可抑制针杆之共震。阻尼器的用料,为了满足两方面之要求,便使用了橡胶。不幸的是,这只橡胶便是祸的根源。  
    举例说,当你遇上一只十分之靓声的唱头时,用开那只便因此被迫打入冷宫。好了,假使你将它放入抽屉内,十年后再偶然拿出来唱,怀着与打开陈年干邑的瓶塞一样的心情将唱针放在唱片之上,那种与十年前不相似的声音,实在奇怪……。
    虽然针尖之钻石并没有刮蚀,与新货差不多,但由于有十年时间没有使用,针杆上之橡胶阻尼器经多年时间而产生变化,已经完全变质。我之所以举这个例,是我有过类似的经验,那天我在抽屉里取出一支放置已八年的动磁式唱头唱针,试装回在动磁头上听听其音质,出乎我意料之外,声音竟像发自一部老爷收音机一样,绝不HI FI。这个故事告诉我即使是新唱针也会经时间变迁而老化。

唱头寿命的计算是要考虑其内部各方面
    关于钻石针尖之寿命,以上已提及过,但讲到唱头的寿命,单留意针尖部分其实是不足够,大家必须要顾及到阻尼器等机械震动部分之寿命。笔者之橡胶变质硬化的经验,其实不单指唱头,凡是用橡胶带的机器也有同样的问题,例如录音座与带动式唱盘等,这些器材绝不能长期不开机,至低限度每个月开一次是一般音响常识。
    还有的是,假如唱臂调整不良、唱头受很大负担,阻尼器因疲劳会变形,即使唱针不受影响,但震动系统的机械会因此宣布提早“玩完”;另外,如果唱针(唱头里)周围布满污尘,由于针杆受污尘阻碍而难于正常活动,也会导致音质失真。
    再说一次,钻石针的寿命据厂家说是从四百至六小时,但条件是唱头性能没有衰退的情形下。所谓唱头性能之衰退,主要迹象是高音少了及失真增加。因此令我想到,假使唱头是用到性能衰退,有损害唱片之危险及声音有明显失真为止,唱针便可以唱超过一千小时了。
    另一方面,根据顾客交回唱头制造厂换针的“验伤”报告指出,绝大部分都不是因为钻石针被磨蚀;针尖因长期受污渍灰尘引起的顽固污秽而不妥、阻尼器变质而不妥,或者因清洗唱针过勤而令针杆变形之类的情形十分之常见。甚至有些是因为唱头内之震动系统不良所致,这些交回工厂去换针的情形,实在与钻石针尖被磨蚀无关。
    因此之故,关于唱头的寿命,除了要视乎针尖的损耗程度,还应该将唱头内部各震动的机械部分计算在内。即是话,在记录使用唱头的时间之余,亦应该要经常调准唱臂及清洁唱片。这样大家的唱头都会更长的寿命。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12-4-30 16:07:59
发烧诊所——唱盘科

    声音被污染——所谓音质污染,即是说音质总有一种不干净的感觉,但又不是严重失真,不干净与失真是两回事。
1、垂直循迹角度之调整
    调校唱臂的高度可以改变唱头之垂直循迹角,一般而言,我们打横用眼与唱臂拉成在同一水平,唱臂如果是水平状态便可行。如果唱臂太高(承轴点高过唱针点),声音便会变得不正常,太紧而又有多余的噪音。如果唱臂是不能调校高度,那么便需要找一些介子或垫片之类的东西装在唱头壳与唱头之间,令唱头的垂直循迹角尽量接近理想的数字。
    假如这也没有改善的话,就应该详细检查唱针尖是否干净无污垢,而且最好有放大镜去观察一下钻石针尖的磨损程度。唱针损耗得太历害便必须更换一支新的。   

2、检查针压
    众所周知,不同的唱头是需要用不同的针压,但不经常更换唱头的人,很多时会忽视了尾铊的刻度。用上了一段时间,唱臂后的平衡铊便会慢慢移位,使针压也因而改变。所以,如果你拿放唱臂时用得太多力或动作过快,你便需要经常检查针压刻度表的数字了。
    针压过轻时便会令声音变得飘浮不稳。当然有些人是不依照厂方定下的最适当针压,按其喜爱去调校针压,但无论如何,针压应调校在最适当数值之前后两成范围之内。
    声音失真——耳朵明显听得到难入耳之失真声音。失真有时是全部,有时只是部份,如右边声道之人声等。

3 、检查针尖是否磨蚀,有无污垢     这虽然是玩音响的人必已知道的基本常识,但往往有很多初哥都忽略了。有时是针尖粘着尘而引致失真,有时是因为唱片太过污糟所致,因此,大家在听唱片前一定要将唱片清洁一番,养成一个好习惯。
    对于一些初哥来说,好可能由始至终都只用一只唱头,唱针经长期使用便会磨损,一般唱五百小时便要换上一支新唱针了。如果是换唱头时,最紧要拣一些输出适合扩音机的输入灵敏度的产品,因为输出太强可能令扩音机过荷,听录音电平特别高的唱片时便好有可能引起耳闻失真。

4、检查反偏压调节器
    任何一部唱盘都设有反偏压调节器,作用是抵消因物理现象令唱针向转轴内倾斜的力,使唱针不会“侧埋一面”。反偏压调校不准便有以下的问题出现。完全没有或过少调校反偏压会令右声道声音出现耳闻失真。过大的反偏压便反会令左声道产生失真。因此之故,反偏压一定要调校在正确的位置(与针压的数值相同),这会帮助声道之定位更准确。
    如果调校准确也没有用,那么便要检查针压,因为针压太轻而引起耳闻失真的例子彼彼皆是。
    低音模糊——低音不清晰、含糊有混浊感。

5、改正唱盘的倾斜度
    低音混浊不清通常是音响回输所引致。唱盘侧了(并非在水平)会增加引致音响回输的机会,所以唱盘一定要在水平面上,不得有“侧埋一边”的情形,调校妥当唱盘的水平不但可减低音响回输,而且更可使唱头与唱臂能正常工作。  
    如果调正唱盘水平都无改善,试更换唱盘的摆放位置。一般房间的四只墙角会有低频驻波,唱盘摆在墙角会容易引起音响回输,因此应尽可能将唱盘摆离墙角。

6、试除下防尘胶盖
    唱盘的防尘胶盖面积阔大,容易收集声音的压力。尤其是揭起尘盖时,唱盘所受的振动就越大。这会使低音变得混浊不清,有模糊之感觉。放下尘盖也一样会引起低音混浊,而且更夹杂着更高之频率谐振,产生不正常之回音效应。因此之故,听唱片时最好将尘盖脱掉!
    如果除了尘盖都无效,大家不妨试将尘盖放下,在盖面放上又厚又重的书刊之类的东西。这对于一些重量轻的唱盘会更有效。     中音刺耳——这是代表声音令人听到耳朵疲劳,皆因刺耳。弦乐声变成“Key”声,人声失去柔润之美感,变成不想听的刺耳声。引起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中高频段有尖峯(Peak)所致。

7、试换唱头壳
    唱头壳产生谐振时会令中音频段产生起尖峯,这现象尤其经常发生在轻质量之唱头壳身上。转用一只由铝合金削成之唱头壳会令这个问题消失,不家不妨一试。
    遇上换唱头壳都无济于事时,可以检查唱盘讯号接线。一些长而廉价的讯号线最好不用为佳,换上质素佳的接线会有改善效果。假如扩音机上有唱头电容值选择时,用电容值最低的讯号线是比较好。

8、在唱头壳上加上阻尼物
    用胶布将唱头壳的表面全部帖满,连手提杆也需要捲有胶布。由于唱头壳贴了胶布会增加重量,因此便须再调校唱头的平衡与针压。
    如果试过仍然无效,可以在臂管部份贴胶布。整支唱臂捲密胶布就会增加活动质量,破坏音色平衡,所以最好只在两处(头和中间)贴上1厘米阔的胶布,这样应该会收效。
    唱片中心位置声音失真——这个现象经常发生,体验过的人应该有很多。主要原因是直线速度由唱片的外围开始向圆心逐渐变慢。

9、检查悬垂距离     无论“S”型唱臂也好、“J”型唱臂也好,两者都必定会产生循迹误差。因此,它们都采用了特定的长度及补偿角度去令这个循迹误差减至最低。唱头的悬垂距离一定要准,不准便会增加循迹失真。举例说一支25厘米长的唱臂,悬垂距离改变5毫米便会令近圆心处之唱头,循迹角改变1度(一个很大的失真数字)。循迹角失真会令声音产生耳闻失真,尤其是当唱针循迹唱片内近圆心位置的坑纹时。因此之故,这个悬垂距离(Overhang)一定要按照厂方所定的数值去调准,不可马虎。
    假如调准仍有失真,那么便要检查针尖,钻石针尖蚀了便容易产生可闻失真。

10、试换唱头
    刚才已经提过,由于唱片近圆心部份的直线速度较唱片外围部份为慢,因此循迹时便考起唱头了。唱针循迹唱片内围时颇为吃力,尤其循迹高频率之片纹时更感困难。柴田、椭圆形针尖比圆锥型针尖有更佳循迹能力,因此大家在换唱头时,不妨查一查以前所用之唱针是属何型!
    换唱头当然要再次校准水平、垂直高度、针压、反偏压等调节。     高音不足——总而言之是高音不足,不足之程度是包括少量不足,以致严重不足。

11、试换唱头
    这个情形多数是发生在动圈唱头身上。如果换用其他唱头便可解决,就证明是唱头与放大器之间的匹配不良。假若升压牛或放大器的输入阻抗比唱头的负荷阻抗更低时,高音必定出现不足之情形。  
    如果换了唱头都一样感到高音不足,大家可试不用升压牛,直接将唱头输出接到扩音机。由于升压牛只得3及10欧的低输入阻抗,所以假如唱头的负荷阻抗高过10欧时,首先便会令高音出现不足之情形。   

12、试转用其他唱头之负荷阻抗数值
    有时你的唱头负荷阻抗可能有30欧,但你却将扩音机的输入阻抗调在10欧,检查有没有搅错。这个场合便应将扩音机的输入阻抗拨在40或100欧。MM头负荷阻扩多数是47千欧,如果你将它接在33千欧左右较低输入阻抗的放大器时,高音一样会不足,但程度就应该没有MC头那么严重。
    如果你只MC头没法解决高音不足的情形,不如索性将它驳在扩音机之MM头输入级,虽然输出会细一些,但如果无高音不足的情形,那么便可证实是扩音机之MC头输入阻抗过低引致。     声音轻而太浮——主要是声音欠缺厚度,有时也缺少了重量和重心感。   

13、试换唱片垫
    调准所有应该调校的部份后仍是声音轻浮的话,大家可试换用其他唱片垫。事实上太硬的胶垫与及太薄的垫都会令音色有轻浮的倾向。因此用一些适当厚或铺上胶布的唱片垫便会令音色的平衡度更佳。  
    如果唔敢确定是否唱片垫引起,大家不妨在唱头壳上加阻尼物,应该一定有改善。

14、试用唱片压(稳定器、铗)
    唱片由于是承放于唱片垫上,所以如果不将唱片紧贴在唱片垫面便可能令声音大打折扣,变得轻浮。因此之故,大家最好采用唱片压放在唱片上,令唱片与唱片垫有更加密切的接触,从而令声音更理想。
    除此之外,你可以将唱重略调重一点,但不可超过适当针压之二成。       定位不明确——人声的定位不准,乐器的定位凌乱等情形。

15、检查唱头是否装得妥当
    唱头安装完毕后请大家在面前检查一下它有否倾斜了。倾斜的唱头固然不可正确检拾左、右声道之讯号,而且更会产生不良之循迹活动。因此在安装唱头上唱头壳时便需要留意螺丝是否两边平均,有没有一紧一松的情形。
    如果唱头无装斜,那么便要检查唱盘是否在水平面,如果唱盘侧向某一边,唱头左右所受的力便不平均,令左、右声道输出不平衡。

16、调节反偏压器
    如果反偏压不足,向唱片中心那边的片纹便会施予针尖更大的压力,使左声道的输出增强。因此之故,请大家务必校正反偏压。
    如果校正都无改善,那么请再次检查唱盘有没有偏侧,前侧、后侧都会令定位不明确。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12-4-30 16:07:52
LP完全发烧手册(二)--调整LP唱盘的八大基本功

    在LP时代,许多人终其一生听LP唱片,然而,他们可能连唱头要调整三个角度都不知道。只知道唱头锁上唱头盖,加上适当针压就能唱出声音了。从「知」的角度来看,他们可说是糊里糊涂的听著唱片。从「不知」的角度来看,他们才是真正幸福的LP迷,因为他们从来未曾感受到调整唱头唱臂的痛苦。

    调整唱头唱臂有什麽痛苦呢?第一:声音不稳定。往往今天听了好声,明天声音就跑掉了。至于为什麽声音会跑掉?从来这就是无头公案。也因为声音不稳定,LP时代邀请人来家里聆乐时,往往就因为声音跑掉而尴尬极了。第二:越调越迷糊:每一个人在调整唱头唱臂时都想要越调越好,但往往反覆调过几次之後,听觉越来越迟钝,越来越迷糊,也越来越不敢确定到底哪一次声音最好。调到後来,经常就是心神耗尽,疲劳崩溃收场。第三:变数大多。就以唱片本身来说好了,唱片弯曲不说,每个厂牌的唱片厚度还不一样。唱片弯曲其他的调整就都白费了,因为所有的角度都会不正确。而厚薄不同也让费心调好的垂直循轨角V.T.A心血泡汤,因为我们争的也就是那零点零几公分的差异。第四:要非常小心。为什麽非常小心是痛苦之一?当然罗,因为只要您一不小心,昂贵的唱针就会被您弄断。唱针一弄断至少就要花个几千几万,您不会心疼痛苦吗? 基於这四大痛苦,所以今日CD盛行真是救苦救难菩萨,让大多数人从苦海中解脱。奇怪?既然听LP唱片那麽的痛苦,为什麽还有人甘之如饴呢?其实答案也很简单。第一:听LP唱片有成就感。调整功夫的高低直接就影响到声音的好听与否,功夫不够,声音就不好听;功夫好,大家都称赞。因此,听LP唱片比听CD要来得有成就感。第二:LP是类比的声音。类比声音里有数位声音所无法企及的许多细节,而且音质也更自然。这也是许多人仍不放弃听LP唱片的主要原因。

    对于从LP时代跨到CD时代的LP迷而言,调整唱头唱臂的一些基本功夫他们皆已具备。而对于那些要从CD时代跨入LP领域的新LP迷而言,他们恐怕就没有这些基本功夫。因此,我在这里想以最简单的方式来为这些新鲜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12-4-30 16:07:42
LP完全发烧手册(一)--唱盘与唱臂特性影响重播音质

    唱盘的工作不仅要提供唱片准确稳定的转速,并且还要支持唱臂与唱头循迹,唱臂的性能受到唱盘的限制,实际上唱盘唱臂和唱头是三件不可分离的东西,因为当你想测试其中一样的性能时必须与其他两样一同工作。今日传统式唱盘主要分胶带驱动和直接驱动两种设计,它们各有自己的优点,如果设计和制造精确,带动和直驱唱盘都能达成理想的工作。

    70-80年代,直驱唱盘虽然流行,但并未影响高级带动唱盘的地位,如今许多声誉昭著的带动唱盘仍受到发烧友的热爱,事实上带动唱盘可以做到最佳的避震效果,尤其是越来越流行的副底座(Subchassis)悬挂设计特别令人满意,副底座是一块用弹簧支持的悬浮式板,弹簧安装在唱盘主座上,由于转盘和唱盘都安装在副底座上而马达则装在主座上,马达与转盘之间用胶带环套,因此有效地隔离了马达振荡,同时副底座也可以避免受外来的机械振荡和音波振荡影响,对重播音质的清晰度可以明显改善。目前不少采用副底座的带动唱盘为三点式弹簧悬挂设计,但是单用垂直弹簧支持副底座还会发生摇摆,为了进一步稳定唱针循迹,有些唱盘还采用了水平弹簧悬挂系统。

    为了要保持唱针准确循迹,唱臂的轴承必须稳定和摩擦力低,此外唱盘的轴承也一样重要,在转动时一定要十分顺滑,绝不能产生任何振荡,摩擦力也需要尽量减少,带动唱盘可以用较重的转盘增加转动的惯性来达成持续速度稳定效果,直驱唱盘的转盘直接安装在马达轴上,用石英锁或其他侍服系统控制速度的准确,直驱唱盘只能靠避震脚隔离外来的振荡,因为马达与转盘直接耦合在一起,如果马达工作不够顺滑宁静必然影响转盘和唱针循迹,幸而直驱马达转速很慢,但仍然有超低频振荡问题,一般直驱唱盘为了减轻马达的负荷,所用的转盘重量较轻,虽然用电子化控速,从测量数值来看似乎甚佳,但用轻转盘因惯性动力少,会产生动态扭力变化问题,并且也容易在转盘和唱臂上产生谐振,这就是许多轻型直驱唱盘音质欠清晰的原因。

    唱针在唱片上循迹时每平方寸面积上的压力高达三百吨,因此经过高电平讯号刻纹时,唱针与片纹的磨擦力增加可能将转速拖慢,这种现象在轻转盘上最明显,如果采用重型转盘由于惯性作用可以矫正速度变化保持转速持续稳定,使抖摆率减少,所以高价的发烧级唱盘多数均采用重唱盘的设计。

唱头与唱臂配合需要注意低频谐振点
    唱针装在针杆上,针杆与唱头内有弹性的物质连接,这个弹性的大小即为唱头的柔顺度,唱臂质量轻重与唱头柔顺度高低配合会产生不同的低频谐振点,如果唱头与唱臂的谐振频率在耳闻范围以内就会对唱头的输出频应有很明显的影响,谐振频率导致唱头输出频率范围中在某几点特别增强,例如在极低的耳闻频率中谐振增加了唱针活动幅度,在最高的耳闻频率中则使唱针的振动速度提高,这都影响到唱头的循迹性和音质。

    如果唱头和唱臂配合所产生的谐振低于耳闻频率范围和高于弯曲或偏心唱片产生的超低频,就可以避免影响循迹,唱头的输出也可以更平直,理想的谐振频率应在10Hz附近,不宜低于7Hz或高于15Hz,这个谐振频率是由唱头柔顺度与唱臂质量的配合决定。一般而言,高柔顺度唱头应配轻质量唱臂,低柔顺度唱头宜配重质量唱臂,唱头的柔顺度在说明书规格上可以找到,唱臂质量虽然在规格上不常注明,但凭唱臂的形状与结构可以估计,通常直线形唱臂和唱管较细的一类多属于轻质量唱臂,有些臂管用碳纤维或聚合石墨等原材料制造更能减轻质量,S形唱臂的质量多数会比直线形唱臂重,当然也有些例外的情形,总之,如果唱臂的质量集中在接近轴承部分它的有效质量一定较轻,一般唱臂为了配合唱头柔顺度的提高都趋向减轻质量设计。

唱臂循迹误差应小心调至最低
    固定框轴的唱臂因为活动是弧线性,所以不可以在整个唱片纹范围保持无轨误差,不过只要唱头的位置适合与唱臂补角正确,就可以将轨误减至最小,调校轨误需要用一种简单的测量器,价钱不贵,HiFi迷不可缺少,如果在距离唱片中心二寸半位置将轨误角调到接近零,在片纹的其他部分轨误亦不会太大,假如不超过2度是不易听出循迹误差失真,唱臂的有效长度减少轨误,但却增加了唱臂质量,现在多数唱臂的有效长度为9寸左右,很少有超过12寸的设计。

唱臂向心力需要偏压补偿
    弧线循迹唱臂的另一个问题是会产生向唱片中心活动的趋势,称之为向必力,唱臂上心须装置偏压补偿,调准后才可保持唱针对两边音槽有均衡的针压,由于唱臂向唱片中心活动时向心力逐渐改变,所以唱臂的偏压补偿也需要随着唱臂活动位置而改变,目前的设计不外三种,包括静态,动态和磁抗原理,只要设计和调校准确,均可达成正确的补偿效果。

    直线循迹唱臂理论上可以达成无轨误的循迹,实际上今日最精密的直线循迹仍然会有0.2度左右的轨误,当然这样小的误差是可以忽略,直线循迹唱臂一般都采用光电感应伺服系统控制用马达驱动唱臂活动与唱针在片纹中活动速度同步,光电伺服系统的工作原理并不复杂,当唱臂无片纹的正切循迹角出现偏差时,就会有一个微小的光速照在光敏电阻止,这个讯号策动伺服马达稍为移动唱臂直到光敏电阻不再受到光束照射为止,但因为马达矫正唱臂活动和停止的时间总有一点延迟,所以不可能保持轨误绝对为零。

抖摆率数值可作参考不同测量方法不能比较
    唱盘的抖摆率数虽然需要参考,但抖摆率却不能表示唱盘重播音质的优劣,而且测量抖摆率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用不同的方法测出的数值有很大的分别,所以只有用相同方法测量的抖摆率才可以比较,一般厂家喜欢用WRMS数值,因为百分率是抖摆变化的平均值,它的数值较小,显得更有吸引力,但却没有太大的意义,德国工业标准(DIN)方法测量抖摆率是连峰值计算,故百分率数值较大,可靠性亦较高,不过通常测量唱盘抖摆率均采用一个固定音调,这与实际使用时播放音乐的复杂音调有差别,因为当循迹时针压随着片纹的电平改变也会影响轻转盘的速度稳定,只有重型转盘才能保持稳定转速,抖摆率也真的降低。

隆震与讯噪比表示噪音高低
    唱盘的隆震(RUMBLE)是规格中更重要的一项,采用分贝数值表示从马达和转盘轴承产生的振荡,严重时可以用耳朵听出,想知道唱盘隆震多少只需在播唱静乐段时扭大些扩音机的音量,应该听不出低频哼声增加最理想,假如有明显的哼声从扬声器播出,唱盘便会较高的隆震。

    另一与噪音有关的数值是讯噪比,这是测量音响系统中连接上唱头后的背景噪音,只要将扩音机与唱盘连接,输入选择调在唱盘位置,开启电源掣不用转动,将音量逐渐扭大,如果只能在距离扬声器很近时才能听出嘶声或轻微哼声那已合格,假若扭大些音量已听到哼声,表示唱臂马达泄漏磁场被唱头拾取或者其他部分产生交流声影响唱头。
   
    还有一点很值得注意的特性,这就是唱臂谐振,测量时需要用特别的试测唱片,这个测量可以显示唱盘与唱臂受音响回授的影响,但一般唱盘的规格中多不将它列入。不过自己也可以用简单方法试测唱盘回授的敏感性,只需将唱臂降下使唱针压着静止的唱片上,将扩音机音量扭到正常聆听位置上,用手指连续敲唱盘面板,如果听到扬声器发出清楚结实的声音属于正常,若发出拖长的颤抖声而且混浊不清,那就是有音响回授问题,垫上特制的避震脚可以改善。

唱片发生谐振亦能影响音质
    唱片胶本身是一种容易产生谐振的物质,在重播时如果发生谐振必须使唱片紧贴着唱片垫,因许多唱盘上的垫都做成脊纹形,虽然比较美观,但却使唱片与垫之间有空气存在,结果更容易使唱片谐振,较佳的设计是用平面垫接触唱片纹,更有效的办法应采用唱片稳定器,有些设计良好的稳定器还能矫正不太弯曲的唱片,如果你的唱盘马达扭力较弱,应避免使用金属饼型唱片装,否则可能给马达带来过多的负荷以致影响速度准备,但可用塑胶制的唱片钳,现在也有附加式真空吸力唱片垫,不过有的唱盘不合用,而且售价十分高。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12-4-30 16:07:10

扬声器面面观(四)

驱动扬声器
   
    HI FI评论家和厂家最常被问到关于扩音机的问题就是“它能否正确地驱动我的扬声器?”,这也是一个最难回答的问题,关键在“正确地”这个字上,几乎每一部扩音机当连接上任何扬声器都会产生一些噪音,但只有在扩音机完全控制扬声器的整个频率范围包括最强和最弱的讯号时才能说这部机可以驱动扬声器。
    一般人匹配扩音机和扬声器是以它们的功率数值作准则,现在扬声器厂家多数都注明适合他们扬声器的扩音机功率范围,通常会刊出最高和最低功率,例如可用的扩音机功率在15-75瓦之间,这表示该扬声器的效率可以用一部低至15瓦的小功率扩音机驱动至满意的音量,但扬声器的单元却容许用75瓦无削峰功率驱动,在这种情形下,扬声器的声音会比用15瓦扩音机驱动时更大,但这里却有一些混郩的问题。
    第二个最常被问到的问题是“最大的音量可至何等程度?”,许多HI FI迷从一部25瓦扩音机升级至40瓦,以为有了这额外的15瓦功率可使他们的系统显著增加输出音量,其实响度的分别很少,只有在大量增加扩音机功率时才能使音量产生明显改变,远比增加扩音机功率更重要的是扬声器由电器性能量转换成音响能量的能力和做此工作的效率。

名词解释
   
主动扬声器(Active Loudspeaker):
    这种扬声器的每个单元均用一部功率放大器直接驱动只播放一段指定的频带,采用电子分音器处理前级放大器输出讯号分开几段需要的频带输入各部功率放大器,与传统式扬声器或称被动式扬声器有别。

无残响室(Anechoic Chamber):
    全无回音的环境,传统式的频应曲线就是在无残响室中测试。

前障版(Baffle):
    在扬声器前面安装驱动单元的板。

平衡(Balance):
    表示扬声器的声音为中性,如果扬声器的低音或高音过多即非平衡,音色平衡的简称。

BEXTRENE:
    一种塑胶物质可用来代替扬声器的纸音盘,在1960年首先被英国广播公司采用,现在已进一步发展成聚丙烯等。

分裂(Break up):
    当扬声器音盘或半球形振膜到达不能再呈纯活塞式活动和开始变形的时候而产生失真即称为音盘分裂。

削峰(Clipping):
    因输入过荷而导致讯号电波的顶峰被削去,平顶的讯号具有高谐波失真。

音染(Coloration):
    形容扬声器音色平衡不良的一个不太准确名词,请阅读音染的一段。

分音(Crossover):
    一种电路可将讯号的整个频宽分成需要的几段频带输入不同的驱动单元,这种电路也可以包括时间延迟或均衡功能。

分贝(dB):
    与响度有关的单位(采用对数比例)

失真(Distortion):
    通常是指总谐波失真,在驱动讯号中出现的不需要的讯号谐波百分率,一般可用来表示扬声器引起不需要的声音改变。

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
    扬声器所能播放的声音由最轻至最响之间的范围,通常用分贝表示,这与静态测量的讯号比不同。

效率(Efficiency):
    输入扬声器的一个电气性讯号能转变成多少音响功率输出的比率。

均衡(Equalization):
    将频应作需要的改变,在扬声器中均衡的意思是矫正不规则的频应。

音像(Imagery):
    适当录成的身历声音乐(音响)所获得的空间和透视感,包括深度与宽度。

阻抗(Impedance):
    在扬声器中表示给予扩音机的电气性负荷,扬声器的阻抗会跟随频率而改变,例如规格中的8Ω阻抗只是一般性数值,阻抗用欧姆作单位测量是为了方便,其实它包括电阻和电抗性两种元件的合并特性。

中音(Midrange):
    人耳听觉最灵敏的一段中间频率,在三路扬声器中通常采用一个中音单元播放这段频率,在二路扬声器中可能用低音单元或高音单元处理,视乎分音点位置而定。

相位(Phase):
    一个正弦波“领前”或“落后”第二个相同频率正弦波的分量,二者的差别用相位角来描述,两个正弦波的相位相同可彼此增强,如相反则互相抵消。

粉红色噪音(Pink noise):
    用作测量的一种混合频率噪音,在每个八度音程内均具有相同分量的能量,白色噪音(White noise)是在所有频率内均有相同的能量。

主中音(Presence):
    由2K至5KHZ的一段频带,它可以决定主唱者的人声或主奏者的乐器声向前突出效果。

反射(Reflex):
    扬声器的一种低音负载设计,在声箱中采用反射孔调节低音单元特性,可以改善效率但却牺牲一些控制。

灵敏度(Sensitivity):
    扬声器从一个已知的电气性输入所能转变成的音量。

传输线(Transmission Line):
    一种与低音反射式扬声器相似的低音负载设计,但需要有一条具有整个波长体积的传输线。

高音单元(Tweeter):
    一种小型的驱动单元专为播放高音和扩撒高音而设计。

低音单元(Woofer):
    一种驱动单元只为在低频中工作而设计,在二路分音系统中所谓的低音单元多数应称为中/低音单元才更合当。

转载自《音响技术》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12-4-30 16:05:51
扬声器面面观(三)

示范——音源
   
    当你选择一对扬声器时在决定购买那一款之前必须小心比较各款和仔细观察,不可马虎了事,否则买回家里的扬声器重播钢琴、合唱和独唱都觉得难听那就后悔莫及,比较保险的做法是当你准备进入试音室时先要拿定主意聆听那一类音乐和你认为需要听的录音,或者带去你自己选择的唱片更好。
    扬声器用扩音机驱动才会重播出讯号,其实所有扬声器都会在讯号中加上自己的特性,所以用作比较的音源应该尽可能质素高,这点十分重要,前面我们已谈过试音器材和环境,但唱片本身也有些问题需要注意,采用自己喜欢的唱片固然因熟悉内容而在比较上有帮助,但如果你太喜欢这个音乐可能对扬声器的评判太客气。有一个古老的方法不妨采用,你可以从HI FI店的试音唱片中挑一张自己不喜欢的音乐,听听各款扬声器重播这张唱片的效果如何,如果你发现有些扬声器的声音比你心目中那款更纯美,即表示你选择的扬声器可以影响你选择的音乐。
    有些形式的音乐和录音更适合表现扬声器特殊区域频应的声音,许多人喜欢用聆听直接输入电低音结他他弹奏的摇滚音乐录音方法来决定扬声器的低音性能,其实聆听一段录音良好的钢琴音乐更能告诉你有关扬声器的低音性能,因为低音电结他很少真正的低频输出,钢琴的低音可以伸展至A调27.5HZ,因而能具有乐器的低音实体感,低音大提琴的E调低频约伸展至42HZ。
  
判断扬声器首重选录音

    如果你想判断一对扬声器的身历声音像,那就要记着采用可以真正能重播出身历声效果的录音,有两种方法制造身历声音像,第一是让演奏者在自然的音响环境中用两个或三个咪高峰排列录音,这样可录到声音与室内音响的关系而保存了空间感和透视感,另一种方法是让演奏者在无残响录音室中,每一件乐器前面用一个咪高峰拾取直接音然后用混音器将各件乐器的声音混合,利用混音器和控音器可将各种声音控制到左边、右边或在中间的某一个位置,这种技术即俗称的Pan Potting,在多声轨录音时常采用,这种方法制成的录音效果没有室内的回音和空间感,但可用回音器加上回音,今日许多古典音乐和摇滚或流行音乐都用这种技巧泡制,通常那些较小的公司唱片会特别强调身历声效果。
    如果你想听扬声器的音染可以接收电台广播的谈话声,但要注意有些商业广播电台的唱片介绍员(DJ)经常故意作出怪声,最好是聆听新闻广播,假如试音室中不能提供调谐器的滑,采用钢琴、横笛、结他和人声等独奏或独唱的录音也有帮助。
    动态范围和大音量重播的潜能较难正确判断,大多数人都期望摇滚唱片有最响的声音,其实摇滚音乐只有平均的大音量但响度变化却不大,相反交响乐的音乐可能平均音量较低,但如为正确的录音就会将最柔和与最强劲的声音均录入,动态范围超过摇滚音乐,如果你想试验一下听一段时间后会否导致疲倦,那么用高能量和大音量的摇滚音乐是理想的测验素材,如果你想判断扬声器的清晰动人音质和最大的爆棚气势,用贝多芬或柴可夫斯基的交响乐是最好不过,在决定动态范围时你应该聆听最强音发展的动力与自然的表现。
    搜集几张这样的唱片用来试验扬声器各方面性能对你的选择非常有帮助,记着在试音室聆听比较扬声器时要包括低音的伸展,身历声音像的深度、透视和分隔度、动态范围和大音量重播的测验。
   
“音染”是什么?

    音染是一个难解释的HI FI字,永远没有两个人对音染的看法完全相同,英国广播公司(BBC)给关于扬声器的音染下了一个最广阔的定义,认为一个扬声器如果增加了不需要的声音或减少了需要的声音都属于音染,其他人可能给它一个更明确的定义,就是在平直的频应中有任何改变即为音染。
    从以上的解释我们可以见到BBC式定义已将音染划成两种,一种在扬声器的中性声音中增加“染色”,另一种则从中抽出了一些声音,换言之有“增加”和“减少”音染之分,对于扬声器设计者来说这个区别可能很重要,但对一般聆听者来说可能只会对听声音的概念上有些帮助,究竟什么是增加音染和从声音中减少?在后面音染名词一节将会有更清楚的解释。
    音染是在扬声器中出现不需要和不能移植谐振,例如高音单元的金属保会网即可能在一个窄频带中产生谐振,这种谐振可以很容易听出是一种多余的声音,或者说是在基本中性声音中增加的成分。
    与HI FI外行人谈音染是愈谈愈糊涂,例如有铜声,开扬和温暖等形容字都会令人难以会意,但是与评论家、厂家、分销商和HI FI迷谈这些则可以建立一个共同的概念来讨论扬声器的性能表现,在下段我们列出了与音染有关最常用的形容词,许多字应该自己去寻求答案,但如果你急切想知道什么是开扬的中音,那就需要继续下去。

转载自《音响技术》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12-4-30 16:05:23
扬声器面面观(二)

期望

    对于一个很久没有接触HI FI新产品的人来说,现在想购买扬声器会感到花多眼乱不知如何选择,他们都可能为了“我应该购买那一款扬声器”问题而烦恼,如果问HI FI店的售货员,他们通常会根据你的消费预算介绍几款产品,但售货员多不是专家,他们的意见和推荐的扬声器未必符合你自己的理想,选择扬声器的人都有一个非常高的期望,希望能买到一款质素优异的扬声器使他们的HI FI系统重播音质可以获得明显的改善。
    其实在选购扬声器之前你应该想到现场音乐与重播音乐在自己的生活中究竟使怎样的重要,或者说听现场演奏与听音乐重播有什么分别,有些专业化的音乐家更喜欢采用全无渲染的扬声器,只用来作为记忆他们脑子里音乐的东西,相反一般HI FI迷则多喜欢那些听起来令人兴奋和有效果的扬声器,因此在你未选择扬声器或一套HI FI系统之前,最好先问问自己“究竟我期望这个器材带给我怎样的音乐声音?”
    想决定音乐对你的重要性并不困难,问题是与你期望所买的产品有关,售货员可能将他们认为富有音乐性的最便宜和最贵的扬声器都介绍给你,但你能与最便宜的产品相处吗?你可否察觉最高和最低价扬声器之间有何基本的分别?对你来说它们的重要性又有什么不同?更重要的是你会不会舍不得花钱?这些问题在你未与店员谈论牌子和产品之前先要确定你对HI FI器材的期望。

偏见

    人们对一种产品常会有偏见,你不能真的避免不受产品的外表影响,但却可以不让任何偏见形成觉得某一种产品更好,不要下意识地喜欢或不喜欢一种产品的外表,例如它的颜色,大少和形状,这些都可能与我们的观感有关,但偏见总应该有一点知识作根据。
    在HI FI里,学到一点是一件危险的事,你可能听过有人说没有一款反射式负荷的扬声器可以产生无混浊过重的低音或者三个单元比两个单元更好,实际上我们在试音室听扬声器的声音与测量出来的数值比较才可以了解产品的质素,对于一款产品的性能必须要作客观的衡量。
    让我们看看关于对扬声器的最普通偏见,例如“较大的扬声器比较好”可能是大多数玩HI FI者所持有的观点,如果你想确知较大的扬声器有些什么是比较好,那只能说它具有更多的低音,更深的音调或者能产生更响更大的声音。从物理定律和观察上证实用大声箱可以获得较多的低音,但声箱的大小与低音扩展之间却没有绝对的关系,大声箱通常的缺点是因为采用宽障隔板当重播身历声时在障板的宽度上产生音波折射效果这可以破坏音像的准确与精密,所以不要相信扬声器愈大愈好,较大的扬声器不一定是较佳的扬声器。
    同样价钱的扬声器采用较多的驱动单元它们的质素多数不如单元较少的好,一个低价的三路分音系统为了不超出额定成本只能采用平凡的三个单元和质素较低的分音器,因而难免劣化了音质。今日采用新原料已容许二路分音系统可以良好地伸展至整个频率范围,正确设计的二路扬声器因所用的障隔板较多单元的三路扬声器窄,故能产生更佳的音像。
    人们对音盘的原料也同样有偏见,例如用Bextrene音盘也永远有它的音色,低音盘也永远有音染,当你在试音室中聆听比较扬声器时应放下偏见,只细心聆听声音与音乐之间的关系来判断重播的录音是否能满足你的期望。

示范-设备与房间

    聪明人购买HI FI在他决定买那一款之前总要亲自聆听一次,较佳的HI FI店均有这种设备,要注意的是在试音时用什么音源作示范和你应该听出些什么?
    当你在试音室中想决定选择那一款扬声器之前有些关于听觉机能的事值得一知,人耳对所有频率的敏感度并不都相同,我们听中频1000Hz附近最灵敏,如果一款扬声器在这些中频输出多些它的声音就会比频应平直的扬声器响些,不要受最响的扬声器欺骗而作出错误的选择,事实上听两款声音相同的扬声器大多数人都喜欢选择两个中的最响者,音量响度差别在1/2dB以下已可对聆听者的选择有很大影响。
    这种事实告诉我们当扩音机的音量控制在相同位置分别推动两款灵敏度不同的扬声器作比较时就需要小心,否则你可能选择了声音最响的扬声器而不关心它的缺点。
    以上所提的偏见使人记得在聆听比较扬声器时不要因习惯上的错误而作出不正确的选择,最好的试听方法是采用遮蔽式聆听测验,不让聆听者见到扬声器,你所能做的只是聆听音乐和判断每个扬声器的质素,如果可以见到扬声器,若有一款喷成鲜红色油漆就可能导致你对这款产品作出不同的聆听判断。但若不能看见到的话,那就没有这种问题。
    大多数购买HI FI的人似乎都觉得正确比较扬声器的方法是将所有扬声器均接驳在一个音源上然后用开关制互相比较直到找出最喜欢的一款为止,采用这种方法有关扬声器的灵敏度问题已是一个缺点,开关式比较器本身也可能容易导致所有扬声器的音质变劣。此外,在房间内应该只有一对扬声器,最多两对,放在正确位置对于聆听者坐的位置来说才能产生最佳的身历声音像和室内障面反射效果,而室内不驱动的各对扬声器会产生吸收室内声音能量作用并且与第一对扬声器发生某些频率谐振,这些扬声器的振膜与声箱几乎想一组鼓一样,当在室内进行试音如搬入另一对扬声器就可能破坏试听扬声器的低音结实,如果不驱动的扬声器不能搬出室外,最好将它们面对墙壁和把输入端短路来破坏驱动单元的电阻性。
    因此最好的试音方法是在室内只用一对扬声器放在适当的位置聆听,这样再没有用开关制比较的音量不同问题。
    在试音室中对用来驱动扬声器的器材也需有一个普通的知识,当然,假若你在家中只听LP唱片,那么主要可以用唱片作示范用途,选择适当的示范音源将在下一章谈到、驱动扬声器的扩音机应该本身的声音尽量中性,若唱头或扩音机有音染则不易判断音质,因此应该选用声音平滑中性的唱头,最好在试音时用你自己的唱头。
    如果在试音室中采用前级与功率放大器配合,或者你在家中用一部机,最好用最短的喇叭线使功率放大器或前后级扩音机尽量接近扬声器,采用中等质素的长讯号线连接前级与后级比用长喇叭线对高度原音的损害少,前/后级之间的讯号线必须有正确的屏蔽网,前级放大器是否适合用长讯号线应该先确定。
    扩音机应有充沛的动态余度来轻易应付讯源中的峰讯号,当试音时如果扩音机被驱动至削峰则导致选择扬声器非常困难,有些聆听者可以听出削峰但却不能证实,削峰是扩音机工作辛苦的显示,也有些聆听者在他们觉得音量够大之前已需要将扩音机驱动至削峰状态,因此用作试音的扩音机首先需要有不削峰的功率。
    选择正确的扬声器座要考虑在试音室中的稳定性与高度应和在自己家中相同,关于这点在后面将会谈到。
    除非聆听者认为已听清楚了试音的扬声器和了解与室内的互相作用关系,店员应该准备移动扬声器到不同位置,直到产生最佳声音为止,当比较两款扬声器时如将第二对扬声器放在第一对扬声器的座上虽不难,但第二对扬声器却未必在这个位置达成最佳工作,必须要使两个扬声器之间的距离与聆听位置关系正确,这点非常重要,如果两个扬声器是为放在接近两边墙壁而设计,音量应该适当地提升补偿扬声器距离聆听者的位置较远。
    如果采用唱盘作试音,不论利用它的设计优点或摆放在稳定的平面上甚至放在室外,必须不受音响回授影响,唱片若有音响回授会使深沉的低音混浊不清而隐藏了真正的录音质素,小型数码碟和数码录音带讯源没有回授问题,是一种真正动态范围宽阔的音源,但缺点是它可能与你的家庭聆听没有关系,并且听数码碟与习惯听的LP唱片声音完全不同,数码器材的来临已成为一种优异的试音讯源,在每一间HI FI店聆听声音均相同。

转载自《音响技术》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