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科技
标题: 新碰撞!四款主流新SSD硬盘大比拼 [打印本页]
作者: otau640 时间: 2010-7-9 17:54
标题: 新碰撞!四款主流新SSD硬盘大比拼
第1页:四款产品集中亮相
SSD出现已经有不少个年头了,但是由于相关产品价格一直偏高,因此虽然性能不俗,但是却很难得到普及。往往只有在一些高端产品上才能见到SSD硬盘的身影,不过最近几年SSD硬盘价格不断走低,终于使得我们有机会可以在较为合适的价位上一试SSD硬盘的威力。
当然随着越来越多厂商的进入,使得SSD硬盘市场竞争开始加剧,而这也是使得SSD硬盘价格不断走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过与机械式硬盘产业不同的是,SSD产业的厂家并不多,甚至我们还可以见到不少名气并不是特别大的厂商。在今天的这篇文章,我们就将会见识到这些厂商的SSD硬盘的表现。
此次测试我们总共拥有Corsair Nova V128,金士顿SSDNow V+,Plextor PX-128M1S以及西部数据的SiliconEdge Blue共四款新品。这四款产品均为2.5英寸规格,这似乎也是当前SSD硬盘的标准尺寸。这类产品非常适合于笔记本电脑,当然通过适配器也可以在台式机上得到应用。值得一提的就是,Corsair Nova V128随产品就提供了这样的配件。
对于SSD硬盘来说,外壳并不重要,关键是里面的控制器和闪存。这两样东西是决定产品性能的两个主要因素。今天这四款SSD硬盘均使用了不同的控制器,因此值得我们一一探索一番。
作者: otau640 时间: 2010-7-9 17:54
拆开才能见分晓 Corsair Nova V128采用的是Indilinx公司出品的Barefoot控制器,在Windows 7正式推出之前,该公司就已经承诺此控制器将能够支持TRIM。Nova使用的是代号为Barefoot ECO的改进版控制器,根据Indilinx公司的介绍,最新的改进版Barefoot控制器将可以带来与最初基于50nm节点闪存产品相当的性能,而ECO也可以改进与新款基于3Xnm制程闪存的兼容性。Corsair表示,在使用新的闪存芯片时可以带来比前一代产品更出色的性能。
有意思的是,Corsair选择的是IM Flash公司的34nm闪存,这家公司是Intel与Micron的合资公司。128G Nova V128配备了16块MLC闪存。缓存容量为64M。有一点就是ECO控制器依然保持了对TRIM控制的支持。
虽然Indilinx很快在SSD圈子打响了名声,但是与东芝相比似乎还要差一些。金士顿的SSDNow V+系列产品就为我们提供了一窥东芝T6UG1XBG控制器性能的机会,基本确定配对的闪存芯片也是东芝的产品。很遗憾,上面这张图片上的闪存芯片看上去黑乎乎的,但是确实是来自东芝的产品。这主要是因为此闪存芯片打印的是黑色的字体,黑加黑自然就看不清楚了。
对于东芝的控制器,我们可以告诉你的是这款控制器同样支持TRIM,采用的是3Gbps Serial ATA接口。应该说SSD硬盘是最有可能充分发挥6Gbps Serial ATA接口的产品,但是本次测试的产品没有对其提供支持。
与其它产品将闪存分布电路板两侧做法不同的是,此款硬盘将闪存芯片均设置在了顶部。我们手上这块硬盘配备了8片43nm闪存,缓存容量为128M。
PX-128M1S不仅仅是Plextor公司推出的首款SSD硬盘,也是我们看到的第一款配备了Marvell "Da Vinci" 88SS8014控制器的SSD硬盘。因为现在已经有了更新的支持6Gbps Serial ATA的88SS9174,新的控制器已经在Crucial推出的 RealSSD C300上得到了应用。不过Plextor在今夏之前都没有计划采用该控制器。
Da Vinci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不支持TRIM。频繁的写入肯定会影响到SSD硬盘的性能,而不支持TRIM,将会成为此款产品的最大的遗憾。
也许是为了弥补控制器的缺点,Plextor为PX-128M1S配备了128M DRAM缓存,位于电路板的底部。这款硬盘的闪存芯片是由韩国三星公司出品,不过相关的代码并没有显示出采用的工艺,估计应该是40nm。两边共有16块MLC闪存芯片。
在推出SiliconEdge Blue之后,传统机械硬盘大厂西部数据公司正式进入这个领域。千万不要被表面所蒙骗,控制器并不是西部数据生产的,虽然上面印有西部数据的标识。据其它网站报道,此控制器实为JMicron JMF612。
早期采用JMicron较老JMF602控制器的SSD硬盘都有一定的问题,而这也是为什么西部数据不愿意在控制器上打上其标志的原因。当然JMF612采用了更新的设计,支持碎片管理和TRIM支持。西部数据表示在 SiliconEdge的firmware的开发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因此通过Firmware增强使得SiliconEdge Blue有别于市面上的其它产品。
西部数据为此款SSD硬盘配备了64M缓存以及三星出口的MLC闪存。今天我们评测的这款产品的容量为256G,总共配备了32块闪存芯片。至于闪存的工艺估计同样是40nm。
作者: otau640 时间: 2010-7-9 17:54
具体参数列表对比 此次评测共四款SSD硬盘,四种控制器以及三家不同的闪存芯片,并基本都赶上了最新SSD硬盘的潮流。为了让大家更好得辨别,下面列出参数对比表:
| Corsair Nova V128 | Kingston SSDNow V+ | Plextor PX-128M1S | 西部数据 SiliconEdge Blue |
控制器 | Indilinx Barefoot ECO | Toshiba T6UG1XBG | Marvell Da Vinci | JMicron JMF612 |
TRIM | 支持 | 支持 | 不支持 | 支持 |
缓存 | 64MB | 128MB | 128MB | 64MB |
容量 | 128GB | 128GB | 128GB | 256GB |
读取速度 | 270MB/s | 230MB/s | 130MB/s | 250MB/s |
写入速度 | 195MB/s | 180MB/s | 70MB/s | 170MB/s |
接口 | 3Gbps | 3Gbps | 3Gbps | 3Gbps |
质保 | 2年 | 3年 | 3年 | 3年 |
价格 | 369美元 | 319美元 | 399美元 | 800美元 |
正如你所见,四款硬盘缓存容量分64M和128M两种,只有一款为256G,其余容量均为128G。当然各家公司也推出了不同容量的产品,比如Corsair 和Plextor均推出了64G和128G两种容量产品,而西部数据则推出了64G、128G和256G三种容量,而金士顿的最高容量则达到了512G。
更高容量的SSD硬盘自然会拥有比低容量SSD硬盘更出色的性能,这主要是由于更高容量SSD硬盘能够让控制器在附加的芯片中分布载入数据。不过西部数据为其旗下的产品标识出了相同的性能参数,而金士顿也同样如此。由于JMF612没有足够的内存通道以处理超过8块存储芯片的的需求,因此容量只有64G。而东芝的控制器则不存在这个限制,因此可以配备8个以上的闪存芯片,容量为128G。
其实通过厂商公布的最高读取写入速度就可以对相产品的性能有一定的了解。在这个方面,Corsair的数据是最高的,而SSDNow 和SiliconEdge位列其次,Plextor的读取和写入均较低。当然真正的对比将会以实际的传输速率作为依据。
在正式开始性能测试前,让我们先对产品的价格进行一下分析:
虽然性能参数并不高且不支持TRIM,不过Plextor PX-128M1S在新蛋上的价格依然达到了2700元,提供了三年质保服务。很显然,256G SiliconEdge Blue的价格是最高的,不过128G版的价格也达到了2720元。
虽然SSD硬盘速度超快,但是却面临着一个难题,这就是块重写性能损失。这个问题是无法避免的,主要是受到闪存芯片自身特性的影响。闪存芯片一般是由512K的块成线,每个块则是由4K的page组成。如果一个单元已经包含有数据,就算数据只使用了一个page,但是在数据重新写入时整个块都会被重新写入。也许你已经猜到了,就是这种对块整体的重写产生了对SSD硬盘性能的不利影响。
而使用TRIM指令就是一种解决这种问题的好办法。当一个文件被删除后,TRIM指令会让SSD硬盘明白相关联的page已经没有了,因此会被安全得删除。这时硬盘就可以在空闲时清除这些page。
当前TRIM指令得到了Windows 7, Windows Server 2008 R2以及 2.6.33 Linux核心的支持。苹果公司表示所有版本的OS X都会支持TRIM。
作者: otau640 时间: 2010-7-9 17:55
:测试方法介绍与说明 进入基准测试结果介绍之前,先看一下四块SSD硬盘性能影响关键参数的情况:
| 接口速度 | 转速 | 缓存容量 | 碟片容量 | 总容量 |
Caviar Black 2TB | 3Gbps | 7,200 RPM | 64MB | 500GB | 2TB |
Nova V128 | 3Gbps | NA | 64MB | NA | 128GB |
PX-128M1S | 3Gbps | NA | 128MB | NA | 128GB |
SiliconEdge Blue | 3Gbps | NA | 64MB | NA | 256GB |
SSDNow V+ | 3Gbps | NA | 128MB | NA | 128GB |
VelociRaptor VR150M | 3Gbps | 10,000 RPM | 16MB | 150GB | 300GB |
VelociRaptor VR200M | 6Gbps | 10,000 RPM | 32MB | 200GB | 600GB |
X25-M G2 | 3Gbps | NA | 32MB | NA | 160GB |
本次测试中,四款参测产品将会面临来自Intel第二代SSD硬盘X25-M的压力。同时在测试中还将会加入一些机械式硬盘的测试成绩,比如西部数据的万转硬盘VelociRaptor VR200M,这款硬盘算得上是当前速度最快的机械式硬盘。另外我们还会加入VelociRaptor VR200M的前一代产品VR150M的成绩,该硬盘的寻道时间现在仍然算得上是一流水准。另外一款机械式硬盘就是算得上是7200转机械硬盘代表的Caviar Black 2TB。
本次测试我们将会使用下列基准测试软件:
- WorldBench 6
- Intel IOMeter 2006.07.27
- File Copy Test 0.3
- HD Tune 4.01
- Visual Studio 2008 with 03-23-2010 Firefox source
- Call of Duty: Modern Warfare 2
- Crysis Warhead
测试系统桌面设置为1280x1024,32位色深,显示屏刷新率为75Hz.关闭垂直同步。
作者: otau640 时间: 2010-7-9 17:55
:HD Tune连续数据读取 首先进行的是HD Tune的读取测试:
对于新的SSD硬盘,除了Plextor以外在HD Tune的连续读取测试中的速度均达到超过了200MB/s。在这个测试中,Nova V128在四款新品位列首位,并紧跟老大X25-M。而PX-128M1S则表现出了较大的差距,甚至更接近于VelociRaptor的表现。
作者: otau640 时间: 2010-7-9 17:56
HD Tune连续数据写入 Plextor在写入性能方面的问题似乎更严重了,其平均速度只有52MB/s。不仅低于所有的机械式硬盘,PX-128M1S也只有X25-M的一半,并且明显低于其它SSD硬盘的写入速度。
虽然在四款新品中,Nova V128的数据是最高的,但是依然要排在SiliconEdge Blue和SSDNow V+后面。这两款硬盘保持了更出色的稳定写入性能,而Nova V128在极高和极低模式下表现不太稳定。
作者: otau640 时间: 2010-7-9 17:56
HD Tune突发数据读写 接下来是突发数据读写测试:
Nova V128在这里获得了第一,但是对于这项测试我们还是有所保留。我们已经发现X25-M G2在另一个测试平台上表现出更快的突发数据传输率。而在安装了最新的AHCI驱动之后也没有影响到 X25-M在这里的性能表现。也许测试本身对Intel,Plextor和西部数据的硬盘产生了问题,因此对于这里并不出色的性能数据持保留意见。
作者: otau640 时间: 2010-7-9 17:57
HD Tune随机存取时间 下面是HD Tune测试中的随机存取时间:
在这个测试中,没有一款新品能够与X25-M在随机存取时间上相抗衡。
在随机写入测试中,Intel依然保持领先,不过在1MB文件测试中落后于Corsair和西部数据。
作者: otau640 时间: 2010-7-9 17:57
文件复制——创建 测试完理论传输速率之后,接下来就是实际的连续数据传输测试。文件复制测试就是一个非常真实的基准测试。该测试会在多种测试模式下进行文件的创建、读取以及复制。我们将测试的时间转换为MB/s,这样对比起来会更加简单。
我们在测试中创建了定制的MP3、视频以及系统文件,每种容量差不多达到了10G。其中MP3测试模式使用的是超高品质MP3文件,而视频文件大小在360M-1.4G不等。
在MP3文件测试中,Nova速度最快。在另外两个测试中,则与SiliconEdge blue交替领先。SSDNow V+的表现同样也十分稳定。对于Plextor来说,成绩就已经说明了一切。我们并不会期盼在不支持TRIM的情况下还是能够获得好成绩。实际上购买一款机械式硬盘其性能也要优于Plextor这款SSD硬盘。
作者: otau640 时间: 2010-7-9 17:57
文件复制——读取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Plextor PX-128M1s至少在读取相同文件的测试中胜过了机械式硬盘,甚至在部分测试中还超过了Corsair和Intel。不过无论Nova或者X25-M在MP3文件测试中均没有显示出连续性。金士顿和西部数据则没有什么影响,应该说SiliconEdge是其中较快的。
作者: otau640 时间: 2010-7-9 17:58
:文件复制——拷贝 当将读取和写入的结果混合在一起后会发现有些混乱,可以看到SSDNow V+表现不错,Nova 和SiliconEdge同样可以。
作者: otau640 时间: 2010-7-9 17:58
应用程序性能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使用WorldBench来测试各种普通桌面应用的性能。但是很少有测试会对存储系统提出要求,比如更快的硬盘并不能够提升你的网络浏览体验,不过仍然有部分WorldBench应用会显示出对更快硬盘的反应,下面就是其中的几个:
在第一个应用测试中,SiliconEdge Blue表现最为抢眼,领先SSDNow将近10秒。Nova落后金士顿也不是很多,但是 Plextor和Intel则要慢了许多。当使用Intel的AHCI驱动之后,有效提升了这个测试中X25-M的性能。不过我并没有机会使用Intel的驱动测试其它的SSD硬盘。
WorldBench中的Nero测试给了SSD硬盘充分的发挥空间。这次SSDNow抢得了头把交椅,其次分别是SiliconEdge和 Nova。Plextor在这里基本上没有什么竞争力,甚至还要慢于我们的7200转机械式硬盘。
在WorldBench的WinZip测试中,所有的硬盘均表现出了不错的成绩,这里差别不大只有1-2秒。
尽管源代码编译并不是WorldBench测试部分,但是这里还是进行了这方面的测试。这里我们创建了Firefox源代码,使用的是Visual Studio 2008。这个文件数量超过了22000个,容量超过了840M。因此将会需要大量的磁盘操作:
结果同样也十分接近,从图上就可以看出。
作者: otau640 时间: 2010-7-9 17:58
启动和载入时间 接下来就是使用可靠的秒表来测试一些启动和载入时间的测试。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时间之间的差值。
最快与最慢的SSD硬盘系统启动时间的差别只有2秒。SSDNow是最慢的,而其它SSD硬盘之间的差别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下面是游戏测试,不过一般来说更快的硬盘似乎并不能够提升游戏的帧速:
从测试结果来看,Corsair, Kingston和西部数据在载入Modern Warfare 2的 "O Cristo Redentor" 时的速度要远快于机械式硬盘,并且包括 X25-M。这也就是说在一些应用下Intel的驱动被微软驱动击败了。使用微软驱动和Intel驱动时间分别为13秒和30秒。
作者: otau640 时间: 2010-7-9 18:00
高负荷多任务(一) 这部分测试是这样进行的,共分两个部分:首先在背景执行一个高负荷处理任务,然后运行一系列前台任务处理。根据不同的负荷背景任务各有不同,不过每一次的前台任务则是相同的。
后台任务方面,我们会使用Firefox打开多个页面。然后通过Word打开、保存和关闭小的和大的文档,使用Excel,打开PDF文件以及使用Photoshop打开图片。然后启动Modern Warfare 2试玩几个场景各三分钟,同时打开Pidgin和AVG防病毒软件。
背景任务方面,我们使用了 Firefox进行编译测试,文件复制包括有多个电影、MP3以及系统文件,同时使用BitTorrent下载一个Linux ISOs,下载速度为1.2MB/s。同时将一个720P的视频转换成WMV格式,并且使用AVG进行病毒扫描。相信这么多任务同时处理,应该是相当重负何的。
从测试结果来看,X25-M明显领先于其它产品。而这本次的四大天王中,Nova是老大,不过领先第三名SSDNow并不明显。西部数据的SiliconEdge Blue排名第四,同样与金士顿和Corsair并不太远。Plextor则要明显慢了许多。
当背景任务是文件复制或者是BT下载时,Plextor就会出现特别的问题,即使余下的处理也要明显落后于其它SSD硬盘。在所有的测试中,X25-M均保持了领先,而第二名则在 Corsair,金士顿和西部数据之间变化。SSDNow在文件复制和病毒扫描中表现最好,而Nova则在BT下载和视频解码中表现占优,而SiliconEdge 的优势表现在编译测试时。
作者: otau640 时间: 2010-7-9 18:00
高负荷多任务(二) 在简单的工作载荷状态下,X25-M依然保持领先。不过SiliconEdge由第四上升至了第二。有意思的是金士顿和Corsair SSD硬盘的成绩在这里是一样的。
下面测试的是Windows启动过程中的硬盘载入量,通过这个也可以让我们了解系统启动方面的性能。在这个测试中,在启动项中包括有TweetDeck, Pidgin, AVG, Word, Excel, Acrobat以及 Photoshop。
这里Intel再次称王,不过有意思的是排在后面2-4位的选手,成绩是一模一样的。当然Plextor依旧被甩在了后面。
作者: otau640 时间: 2010-7-9 18:01
IOMeter——数据传输率 接下来进行IOMeter测试:
SSDNow和SiliconEdge均表现出相同的弱点,这就是随机写入性能。我们的文件服务器、数据以及工作站访问模式是由很多写入与读取的混合操作组成。在文件服务器测试中,除了初期的峰值之后,SSDNow和SiliconEdge数据传输速率甚至要低于机械式硬盘。在这里金士顿和西部数据表现不错。
最让SSDNow和SiliconEdge难堪的是在网络服务器存取测试中甚至落在了Plextor的后面。
作者: otau640 时间: 2010-7-9 18:01
IOMeter——处理器占用率 Intel和Corsair SSD硬盘的CPU占用率要高于其它产品。
作者: otau640 时间: 2010-7-9 18:01
工作噪音测试 工作噪音测试我们使用的是 TES-52 ,测试时离硬盘1英寸,分别在HD Tune 寻道操作和待机状态下进行测试。
SSD硬盘工作噪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图表中的噪音实际上是系统的工作噪音。不过通过上述数字,可以让我们了解到SSD硬盘系统与机械硬盘系统在工作噪音上的区别。
作者: otau640 时间: 2010-7-9 18:02
功耗测试 与传统机械式硬盘相比,SSD硬盘的功耗要低了许多,其中SSDNow和Nova是最节能的。
作者: otau640 时间: 2010-7-9 18:02
价格容量比分析价格容量比分析:
如果你非常注重这个指标,那么SSD硬盘算下来实在是差劲,机械式硬盘的容量与价格比是最好的。甚至是VelociRaptor系列,相同价格下获得的容量也达到了SSD硬盘的5倍。
但是如果仅在SSD硬盘间进行对比,那么这几款产品还是很接近的。
总结:
SSD硬盘的价格依然相当昂贵,特别是如果你打算购买低容量产品的话。如果你选择一款128G容量的SSD硬盘,那么还是可以为你提供足够的系统安装空间、应用程序安装空间以及一些游戏,而价格在400美元左右。SSD硬盘噪音更低、性能够强,同时又节电,因此如何选择就看你个人了。
那么我们该选择哪款产品呢?首先不推荐PX-128M1S,不仅是因为不支持TRIM,其写入与输出性能也只有100MB/s,要低于其它三款产品。SiliconEdge Blue的容量价格与Plextor一样,但是这款256G的SSD硬盘却拥有更出色的性能。当然随机写入性能是这款产品最大的软肋,因此也不在我的推荐之内。
西部数据公司在firmware开发上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在使用相同控制器的情下,西部数据的产品会更具吸引力。不过如果西部数据想要吸引更多高端玩家的注意力,推出更高端的SiliconEdge,配备不同的控制器会是一个不错的尝试。如果SiliconEdge Blue价格再调低一些会更有吸引力,SSDNow V+也是如此。金士顿的产品在价格上是最具吸引力的,因此注重价格的消费者不要错过。
Corsair Nova V128在我们大多数测试中并不是最快的,但是其整体性能却能够和X25-M G2看齐。同时该产品在测试中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缺陷,因此这款产品值得推荐。
在采用了改进的Indilinx Barefoot控制器后,Nova V128也许是此次测试四款SSD硬盘中最为成熟的一款产品。如果Corsair可以将产品的质保由2年增加至3年感觉就更好了。另外就是该硬盘的价格也相对便宜,目前价格在2240元左右。
作者: 大风吹 时间: 2010-7-9 18:17
好东西 都越发高端了
作者: Karl.12 时间: 2010-7-9 21:01
x25-m不可战胜啊
作者: migo123 时间: 2010-7-12 17:04
好多啊。看到我头晕
作者: 洛可可 时间: 2010-7-13 15:59
好东西啊。不错
作者: migo123 时间: 2010-7-13 16:55
不错,蛮赞的
作者: fqkl20 时间: 2010-7-21 15:35
看上去不错哦
欢迎光临 热点科技 (https://itheat.com/activity/)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