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科技
标题: 拜亚动力A20耳放体验,附DT1990PRO/1770PRO听感对比 [打印本页]
作者: 燕七如歌 时间: 2018-4-15 14:10
标题: 拜亚动力A20耳放体验,附DT1990PRO/1770PRO听感对比
很多人都知道拜亚动力是专注参考级耳机闻名,但只有老烧知道拜亚还出过A1和A2两款经典耳放。在2017年拜亚动力又推出了全新的A20耳放,相对于前两款,它只能算是个轻量级的作品。
但我不知道拜亚动力为何没有为这款A20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毕竟它3788元的售价对于HIFI烧友来说还是比较亲民的。
不过在我看来,拜亚动力在营销上确实不如同级别的森海塞尔、AKG那般得心应手,它也并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忽视用户反馈;从产品线本身来说,它过于针对性的定位就让自己“缺兵少将”。不过这个局面随着越来越多手机直推党熟悉HiFi这个概念有所改善,拜亚也开始扩展更为亲民的产品线。
作为一款单纯的耳放,我不知道其市场到底有多大,或许拜亚并没有指望它有多大动静,更像是为拜亚本身的耳机用户所服务,所以在此文里我特意用了拜亚DT1770 PRO和拜亚DT1990 PRO作为试听对象,各位甚至可以当做是这两款耳机的一个横评。
一、开箱部分
从上图可以看到左上角有帝捷行货防伪的标签,包装风格是很拜亚的,简约,没什么设计感。
包装盒背后是详细的产品参数,并且推荐了拜亚的两款耳机试听,这个真是拜亚的风格,就如IMPACTO便携耳放一样,总是以拜亚本身的耳机用户作为市场对象。
内盒展示;穿堂风式设计,各位开箱时要注意,拿着外包装盒的时候与桌面角度太过垂直,不然内盒有可能直接掉了出去。
抽屉式开箱,上面有一层很贴心的海绵;
开箱基本是这样的,原本我没有必要这么写的这么详细,不过这个真的很有好感,快递送来的包装盒是比较简陋的,A20机身也不大,但是有些重,不过这内衬做得很到位,而且放置也很便利。
全家福展示,其实这款耳放要不要说明书无所谓,因为功能实在简单;电源线有两根,一个是英标头子,一根应该是非标准接头的国标。
二、机身部分
A20机身前方分外简单,电源键(自带LED灯,插电会亮,开机变色),然后是两个6.35mm耳机孔(没错,可以同时插两副耳机听歌)和音量调节旋钮;
很诧异这枚旋钮开关没有标注声音大小的方向,仅有一个黑色标记,表层是很舒适的防滑纹理,使用时阻尼感比较轻,声音变化很敏感。
机身后背接口展示,只有电源插孔和一对RCA模拟信号输入接口以及一对RCA模拟信号输出接口,相比常见耳放真的算很少了,不过它是可以前级使用的。
左右两侧并无散热孔之类的,整个A20机身均为金属材质,边框是一体成型的铝合金,表层还有明显的打磨痕迹,肯定会有人不喜欢这种白色机身,尤其顶部还是一块深灰色的面板;但是拜亚A20机身小巧,我这看到过有人对它的颜值一见钟情。
金属边框细节展示,人工打磨的痕迹清晰可见;
机身底部是一块看上去没有加工过的技术面板,不知道是否是因为样机的原因,已经有些惨不忍睹,除了四个橡胶脚垫和机身铭牌,底板上那几个螺丝还像是手工上去的。
脚垫高度是有的,兼顾了防滑和散热。本身想拆机展示一下的,不过不管是底板上那些不确定的螺丝孔还是脚垫里的螺丝,都不常见,个人没有合适工具可拆卸。而且还有个特点,拜亚A20机身螺丝是很少的,颜值是大大增加了,但是未必是好事哦。
三、个人主观听感分享
因为没拆机,仅以官网提供的资料做简单的背景介绍。A20和拜亚的很多配件一样,基本上是针对自己产品设计的,不过A20是可以广泛运用其它耳机的,但官方还是推荐搭配动圈耳机为主。
其电路设计是基于拜亚的经典耳放A1,推力较大,高阻抗耳机也能得到较好的动态表现。个人手里暂时没有单纯的解码器,便以NAD的D3020耳放解码一体机作为前级搭配,音乐则来自笔记本以及酷我。耳机方面个人选择了拜亚的DT1770 PRO和DT1990 PRO,两者都是拜亚的新一代特斯拉2.0单元,阻抗亦是250欧,频率响应区间都是5—40000Hz,平均声压都是102dB,区别在于前者是封闭式,后者是开放式。
DT1770 PRO的低频表现比较稳重,下潜深度看似不深,但你用它听金属摇滚乐依然可以下潜很深,而且下潜速度适中,听陈勋奇的《天地孤影任我行》,中国大鼓的硬朗与柔和的比例拿捏得比较稳,凝聚感还可以再紧致一些,不过弹性出色,鼓槌撞击鼓面的细腻之处亦可以感受。低频的动态亦对得起DT1779 PRO这个级别的声音,整首曲子从细节到整体都比较均衡,意境明了;器乐分离感是可以胜任摇滚乐,但那氛围感则另当别论。
换DT1990 PRO后,低频下潜深度会增加一些,而且下潜速度会加快一点,它没有DT1770 PRO上那么清澈,但凝聚力显示出的氛围感要更抓耳一些,而且声场显得更远,细节对我而言会更有魅力,听着鼓槌击打大鼓的感觉,很容易分辨出每一次撞击产生的是一个圆形的声波还是一个椭圆形的,它会给你强烈的画面既视感。听《天地孤影任我行》会显得更加悠长,但动态不一定有DT1770 PRO出色。
人声方面,DT1770 PRO明显没有DT1990 PRO贴耳,而且更难推,即使是NAD D3020+拜亚A20,也没推到九五成,不过它的人声更加干净,它的干净又不像动铁耳塞那样清澈无比,它的饱满是不带声色的,对于陈奕迅的颤音(一般是听到真假音、换气、鼻息声)它可以表达的细致入微,但在DT1990 PRO上陈奕迅的声音会更加浓郁一些,细节显得更有感染力,整体上个人觉得DT1770 PRO的人声更为自然、质朴,而且密度更大;DT1990 PRO的人声结象会更清晰,但还原度没有DT1770 PRO出色。
DT1770 PRO在高频上的解析要比DT1990 PRO犀利一些,器乐分离感的优势被放大,而且在高频上显示出广阔的声场;两者在动态上其实差别并不大,但是DT1990 PRO的低频表现的更高,所以会个人一种高频动态更好的错觉感,以蝎子乐队的《Hurricane 2000》为例,开场DT1990 PRO会显得更有气势,但是不到15秒,两者在动态上就分不出高下;DT1990 PRO的器乐分离其实不差,不过没有DT1770 PRO在高频上表现的那般有参差感,即使在高频居多的地方,DT1990 PRO的人声仍然有很大的能力抓住你耳朵的注意力,但它的整体没有DT1770 PRO亮。
在高频上,无论搭配DT1770 PRO还是DT1990 PRO,A20都表现出较好的通透性,声场厚实,延伸感还不到极致,但动态都达到一定的高度;瞬态的话,个人觉得D搭配DT1770 PRO的时候会更好那么一点点,DT1990 PRO的细节虽然要多一些,但论整体,DT1770 PRO会更胜一筹。中低频,两者搭配A20都有些偏暖,DT1770 PRO更加自然,但DT1990 PRO更抓耳。
四、整体总结
虽然我比较喜欢黑色机身的机器,但不得不说A20白色小巧的机身放在桌面也挺百搭的。虽然它比NAD D3020还小一圈,但同样的时间,后者发热可比它明显多了。
拜亚A20是可以同时推两款耳机的,这其实是一个无关痛痒的附加功能,但是了很多人又会来争论它同时推向DT1770 PRO和DT1990 PRO这样高阻抗耳机的效果。这个答案我是没法给,听歌对我而言,还算是个私密的事情,抽上一根烟,靠在躺椅上,然后闭上眼睛听歌,比抽着雪茄喝着红酒并不差到哪去。
没有屏幕、没有音量显示,没有遥控器,没有意一丝智能化的意思,我想这是不是也算设计师的一个构想,就纯粹的听歌。
所以这款拜亚A20并不是纯粹卖声音的,尽管它的声音确实有那么一些偏暖,但又是拜亚的味道,而且推力真不小,但它或许就是在告诉拜亚耳机的用户,纯粹的听歌比去以业余身份去研究机器与声音的关系更有感觉,至少我是在听过之后才有此感触。
欢迎光临 热点科技 (https://itheat.com/activity/)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