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科技
标题: 全网最快的充电器XTAR ST2开箱、体验 [打印本页]
作者: alon 时间: 2019-7-6 22:42
标题: 全网最快的充电器XTAR ST2开箱、体验
时下电子电器产品已经占据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讲求实效的当下在电子电器产品的电能不错方面也必须追求快速、高效。所以,一款快速、高效、多用的充电器是我们所喜欢的。而XTAR新推出的ST2具有双槽4.1A的快充效果。常规电池20分钟完成充电的功能堪称目前全网最快的充电器。
而ST2还具有便利的Type-C输入方式,在功能上具有三段式智能充电,智能温控传感系统。且能激活过放的电池。可以说是款智能、全能的充电器。
对于XTAR这个品牌,在照明、充电器的圈子里可以说是有着不错口碑的。而充电器也是XTAR最为专业的领域。也是如此在此次入手ST2的同时,入手了充电头和21700电池。
说起配件,先看充电头。首先可见其设计极为紧凑。这便于我们出行携带。
在其一侧有CE等认证标识。而output具有5V,3A/9V,3A/12V,3A/15V,3A/20V,2.25A。
考虑到旅行的使用便利性,其插头位置有着双标可切换的巧妙设计。
而Type-C接口具有更加纤薄的设计、更快的传输速度(最高10Gbps)以及更强悍的电力传输(最高45W)。当然正反可插使用也是极为便利的设计。
接下来看看这次一起入手的21700的电池,采用进口电芯,具有4200mAh大容量。
对于21700电池的诞生是为了突破18650电池在体积和容量上的限制。记得是曾经特斯拉和松下联合推出并带来了圆柱形电池的变革趋势。而对我而言接触过的使用21700电池的照明设备基本在亮度和续航上均有较大提升。
回看ST2。包装采用品牌一贯的风格。白底为主则显得简洁、明了。
盒体一侧有其主要可充电池规格的说明,从这里可以看出这是款为了大规格电池做快充设计的充电器。
而开箱后,可见内里充电器塑封后收纳在塑盒之中。盒体做充电器、充电线的分置摆放。产品放置稳定可靠。
Type-C接口的充电线优势和不便利性不必多言。细看可见其塑胶及五金件边缘细腻。没有明显加工痕迹。可见XTAR在配件的品质上也是讲究的。
ST2本体如下。外型与传统的方形设计不同,显示屏呈现斜角的设置也便于观测。双槽设计则带了相对便利的充电效果。毕竟很多时候的电器不只用一颗电池。
隐藏式的电池卡槽可以避免异物掉入而影响使用。而其十足的弹性也使得不同规格的电池均能稳定的放置。
中央弹性凸起的位置是其内置温度传感器,在充电的时候能实时监控电池温度。避免过温(>60度就自动停止)等异常出现。从而保护充电器和电池。而底部的正负极图标也带来电池放置方向的有效提示。
正负极触点位置的凸起略宽也是便于兼容不同规格电池的设计效果。
充电器底部是屏幕及操作按键位置。显示屏带来直观的数据读取效果。而双按键满足两槽便利的操作效果。
充电器的外壳材质采用的是ABS+PC防火阻燃材料,外壳耐温可达130度,具有1.0m的防摔效果。同时,其外壳采用防滑、细腻的橡胶漆。轻触,可感觉到它具有皮质效果的弹性!
底部位置具有胶质垫脚,如此可在玻璃茶几、抛光砖等面放置具有稳定、防滑的效果。而RoHS、FCC、CE标志则是各类安全强制认证的说明。当然,底部密集的散热鳍则使之在工作中能有有效的散热效果,从而带来更为长久、稳定的工作效果。
Type-C在电源输入上可以达到45W,而其双槽最大4.1A的快充效果将市面上的2A快充效果做了加倍处理。也就是说30分钟之内两节2000mAh的18650电池。同时,因为内置3重安全防护系统的原因,保障了开设安全兼容的效果。还记得很多年前一颗18650几乎要一夜的充电时间。而很多时候因为过充等原因导致电池的报废。而ST2则完全避免以往的异常并颠覆我们传统的认知。
当然,我们可以通过按键做电流等参数的调整设置。
而双槽的另外一个便利就是可以做不同规格的电池同步充电,且也可以根据需求做不同的参数设置。
指示灯的红绿变化极为直观、而电池激活、过充、过温等防护也是其出色的性能。同时充电时,屏幕显示电压、电流、温度以及电量百分比已便于我们直观了解电池状态。
也是各项安全保护功能在我们即便出现误操作的时候不会带来意外发生。而我们知道很多充电器不能对大容量的21700电池做充电。其实那也是常规充电器在各项性能上不能满足且不能有有效防护的体现。而这些ST2都实现了。
上述的内容鉴于开箱后使用的简单说明,具体参数如下。
在多次的使用之后,可以总结的是ST2是目前上最为快速且安全保障极高的充电器。其多重保护带来了安全且能避免误操作的意外伤害。如此这是款值得推荐的充电器。
就如有小伙伴的评价:ST2只需要短短的30分钟,您就能拥有电子烟1-2天的使用,能拥有持续8-10小时的稳定拍摄,能拥有持续2-50小时的手电照明......!
欢迎光临 热点科技 (https://itheat.com/activity/)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