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最常见的移动存储设备主要包括移动硬盘、U盘和存储卡,其中U盘因其体积小、携带方便而被广泛使用,但随着移动硬盘和存储卡的不断发展,U盘存储空间小、传输慢的问题逐渐凸显,针对这种现象,老牌厂商“爱国者”推出了一款SSD固态U盘-U396,这款U盘的容量从8GB到1TB共有8种规格可选,支持NVMe传输协议及最新USB3.2 Gen2,数据传输速度要远超传统U盘,无疑是移动存储的绝佳伴侣。
▶开箱 aigo高速U盘U396的外包装采用极简的数码风,整体以黑白色系搭配,盒体正面并没有太多的设计,素白背景色配以矩阵亮面圆点,右下角的圆形纸贴标注出本次体验的这款U盘的存储容量-512G。
盒体的背面及周边以黑色为背景色,并在背面印有产品的信息、特点及制造商等信息,同时还贴有可供查询真伪的防伪贴,值得一提的是,关于这款U盘的质保承诺,在当下的固态U盘业内,鲜有敢承诺终身维护和三年质保的产品,可见爱国者对U396这款产品有着足够的品质信心和绝对良心的售后服务承诺。
▶外观 作为固态U盘产品,爱国者U396考虑了传统固态移动硬盘体积大的问题,又兼顾秉承常见U盘体积小的传统,整体机身尺寸68.3x20x9.3mm,几乎与常见的U盘大小相仿,随身携带也不会占用空间,U盘小巧的便携性得到了很好的保证。
相比传统U盘的塑料机身,U396则是采用了精工级锌合金打造的机身外壳,较之塑料外壳,U396的锌合金外壳具有抗震、防压、耐磨等物理特性,能有效保护内部存储介质,不惧日常使用过程中的磕碰、掉落等情况,当然,重量方面还是为金属品质做了一部分妥协,33.5g的机身净重要比传统U盘略重,但并不影响日常的使用,对于本人来说,其实更喜欢U396这种能体现真材实料的分量感。
U396的机身表面采用细磨砂工艺处理,触感细腻且没有金属材质的冰冷之感,机身通体蓝色,但U396的这种配色不同于常见的普蓝,而是介于海蓝和藏蓝的一种色系,低调又不扎眼,相比传统不锈钢外壳U盘,U396无论是从感官还是触感方面尽显满满的质感。
U396在外观造型方面进行了不少细节的设计,虽然整体是立方体造型,在仔细看你会发现机身中部是略微凸起的,机身周边的倒角和曲面都是在打造硬朗和流线的外观,再加上类似跑车上翻引擎盖的U口翻盖设计,无疑让U396成为U盘界超跑。
U口保护盖的内侧内嵌一个圆形磁铁,扣合时可牢固地吸附在U口金属头上,既起到保护金属头的作用,又不会因为拿取时轻易脱开,轴连的翻盖设计也避免保护盖容易丢失的情况。
因为USB接口的插入是区分正反面的,所以很多朋友一定会遇到U盘插入费劲的情况,而U396因上翻保护盖设计,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这种插入难的问题,尤其是在插入笔记本电脑时,保护盖翻开的一侧即为上面,无论从笔记本的左侧还是右侧,把翻盖方向作为插入标识即可轻松插入,完全避免的因U口正反面而导致的插入难的问题。
U396在做工方面的另一个细节就是在U口金属头上打印了钢号信息,而这种增加成本做法在业内并不多见,U396宁可增加成本,也要确保产品的品质和可追溯性,同时还能提升产品的防伪能力,可见爱国者对这款U盘是下足了功夫。
▶体验 作为搭载最新标准USB3.2 Gen2的U396,能最大程度兼容当下的主流U口设备,例如,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电视、车载音响等设备,通过USB转接线也能连接手机、平板,甚至相机、单反等设备,以实现设备和U396之间的数据传输,而对于操作系统的要求也相当宽泛,兼容Windows 7/8/10/11、Mac OS、Android以及第三方PC和手机系统,几乎不挑任何设备和系统,文件传输不受限。
为了便于更准确地测试U396的传输性能,这里以荣耀Magic book 14笔记本为测试载体,使用笔记本的USB 3.0接口,通过多种测试软件对U396进行逐一测试。首先通过CrystalDiskinfo查看一下U396的基本信息,接口为UASP(NVM Express),标准NVM Express 1.0/1.1,支持S.M.A.R.T,印证了官方给出的支持NVMe传输协议的信息,而NVMe传输协议是时下最新的传输协议,相比SATA和AHCI,NVMe的最高理论速度为32Gpbs,是传统SATA固态硬盘的6倍之多,优势十分明显。
这里分别用三款软件对U396进行连续性能测试,在CrystalDiskMark软件中,选取1GB的数据吞吐量进行测试,U396的最大连续读取速度达到了634.7MB/s,最大连续写入速度达到了624.5MB/s,比官方标称的600MB/s还要高出24-34MB/s。
在ATTO测试中,传输文件大小从512B至64MB,以倍数增长趋势逐步测试读写速度,其中4MB时的读写速度达到了峰值,分别是写入速度815.69MB/s,读取速度869.90MB/s,其实,从超过512KB开始,U396的读写速度就均超过800MB/s,虽然没有测试GB量级的文件,但这种MB量级的小文件测试,维度的数据块的模拟,更贴近日常的实际工作场景,也能真实反映U396的读写能力。
TxBENCH是从通过不同队列、采用不同的数据块进行读写速度的测试,U396的最终结果是最大连续读取速度634.500MB/s,最大连续写入速度625.239MB/s,也是超过的官方标称的理论读写速度。
而在AS SSD的测试中,连续读取速度558.95MB/s,写入速度572.82MB/s,这个成绩照比官方标称的略低,但这并不代表爱国者虚标U396的读写速度,其原因是AS SSD在测试过程中启用了AHCI协议,而非U396的NVMe协议,本身AHCI的速度就不如NVMe,所以,U396在AS SSD的测试结果略低也就不难理解了,所以说,大家在测试各类U盘或硬盘时,一定要看好测试参数,否则测试结果可能会误导大众。
在使用各类软件进行速度测试后,再以不同大小文件的传输来实际体验一下U396的工作效率,这里选取了1.67GB、2.11GB和3.36GB的三个文件,通过荣耀Magic book 14的USB 3.0接口进行文件拷贝,从复制文件的进度条可以看出,1.67GB的文件复制速度为1.29GB/秒,2.11GB的文件复制速度为1.31GB/秒,3.36GB的文件复制速度为1.24GB/秒,速度相当可观,最大文件复制的用时不到9秒,最小文件用时也不到6秒,在日常实际工作中,这种GB量级文件的传输速度和用时,会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无论是普通U盘还是固态U盘,长时间工作都会出现发热的情况,如果散热不好就会导致U盘的损坏,这里也对U396的散热情况进行了测试,在32G大文件测试过程中,分别记录的U396的温度值,从下面的曲线图可以看出,从测试的期初温度攀升略快,由30℃升至37.5℃,但在中期,温度维持在38℃左右,并没有超过39℃,而在测试完毕后,温度下降的比较快,由36℃很快降到30℃,其实,这种温度的曲线都是U396散热设计的体现,因为U396采用群联单主控设计,在长时间的大文件传输时,能很好地对进行温控,避免温度过高,所以,中期温控平稳,而金属机身的外壳也更利于导热,所以,期初温升略快,后期温度降下来也较快,整体上,U396对长时间工作状态下的温控考虑得还是非常周到的。
非常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在入手这款U396后,发现U盘的读写速度不尽如人意,实则U396本身并没有任何问题,而是接入的设备接口没有选对,导致达不到理想的状态,这里同样以荣耀Magic book 14为例进行对比测试,这款笔记本左侧配置的是USB 3.0接口,右侧则是USB 2.0接口,通过使用U396分别对速度进行测试。
支持USB 3.2 Gen 2的U396在两种接口的测试结果差距较大,USB 3.0的测试读写速度是USB 2.0的14-24倍之多,简单的比喻,USB 2.0如果是2排道的马路,USB 3.0就是双向8排道的大路,同样的车流,显然8排道的大路行车会更快,也就不难理解,同样是U396,使用笔记本的USB 3.0接口要比USB 2.0快,或者使用USB 2.0非常慢的情况了,所以说,在使用U396前,一定要看好连接的设备,选对正确的U口才能发挥U396的高效能力。
既然提到连接设备的USB接口版本,顺便再提及一下U盘USB版本的鉴别,根据USB标准规范,USB 3.2的U口通常为蓝色,从下图的对比可以看出,U396的U口接头为蓝色,通过此方法也能印证U396支持USB 3.2 Gen2,也可作为鉴别其它U口的初步方法。
最后这里再用三款常见的移动存储产品进行速度测试对比,选取的产品有爱国者U396固态U盘、某杂牌子普通U盘和某品牌的固态移动硬盘。
分别用前文提及的4款测试软件进行测试,从统计的图表中很容易看出,某杂牌子普通U盘在方方面面都是最差的,虽然有一定存储容量,但传输速度极低大幅影响使用体验,而同样是固态存储介质的某品牌的移动硬盘,读写速度可圈可点,4款软件中的成绩中规中矩,基本符合当下固态移动硬盘的普遍水平,但整体测试结构都照比U396差一个档次,读写速度差距基本在100-300MB/s之间,而在AS SSD的测试中,即便U396在被拉低至AHCI协议后,其总体得分也高出某品牌移动硬盘1000多分,可见U396在当下的移动存储业内,秒杀普通U盘,比同为固态的移动硬盘要高出一个档次。
▶总结 整体来看,爱国者U396无论从外观做工,还是读写性能,都有着其自身独有的特色和优势,流线型的机身,上翻盖的保护盖,再加上金属的机身,无疑是把U396打造成为U盘业内跑车的典范,锌合金的机身外壳,不仅能最大限度防止磕碰,还能在长时间工作时辅助散热,读写性能方面,无论是在软件测试中,还是实际体验中,都展现出绝对的优势,跑分的成绩更是傲视固态移动硬盘类产品,可见这样一款性能优秀,外观经典的产品,绝对是生活娱乐中的最佳伴侣,提高工作效率绝佳利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