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户外灯具常常 "一岗一灯":营地用营地灯,骑行用骑行灯,夜跑又需头灯。这种 "专用" 模式带来了携带不便、兼容性差和预算压力等问题。 米家户外多功能灯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这些痛点。它以 "一灯多用" 为核心设计理念,通过模块化配件和多光源模式,轻松应对露营、骑行、夜跑等多种户外场景。 

产品包装延续了米家一贯的简洁风格,主色调为白色,辅以产品渲染图和核心卖点。 
配件清单可谓丰富,具体有:照明主机 ×1、头灯带 ×1、骑行固定支架 ×1、帽夹配件 ×1、收纳袋(兼作营地灯挂袋)×1、说明书 ×1。 注意: 包装内不含充电器和数据线,需自备 Type-C 接口的充电设备。 
这款灯在我看来非常适合各类户外活动,毕竟其外形体积和重量都是时下户外装备中的轻量化的典范。长宽厚尺寸为:57*32*23.4.重量86克。因为灯体小巧,重量适中,长时间佩戴或携带不会造成明显负担。 贴心的品牌方还在透镜位置加了保护膜,第一次使用需要撕开此处的贴膜。 
材质工艺方面也值得点赞:采用耐用塑料材质,表面经过双层喷漆处理,质感细腻且耐磨。这时候可以看到顶部位置有开关按键以及光源调整按键,双按键让操作逻辑更为清晰。 
指示灯的设置让我们在使用中能清晰的了解其电量状态以作合理的电量使用分配的安排。 
先看聚光位置的光杯效果,可以看到内里是剔透如水晶一般,这带来了出色的光学效果。为照明带来了有效的保障。 
正视一杯黄水,这是灯珠居中的有效反馈,高性能LED灯珠带来了600流明亮度以及110米照射距离的体验。 
点亮聚光灯,让原本灰暗的场景瞬间明亮。 
切换模式,泛光模式开启。可以看到泛光灯在一个柔光面板之内。这样的设计带来了照射范围更佳宽广的效果。 
接着,我们来看看不同的配件的使用情况。 先看头灯织带,表面有反光条的设计,且密布细空。从而在佩戴的时候具有更佳的安全辨识度以及透气的效果。 
织带内里附着胶条从而增加摩擦力,让我们在运动中能有稳定佩戴的效果。 
在头灯使用模式下,我们可以在夜跑、徒步、露营等双手需要解放的场景使用,且头带设计稳固,不易滑落,长时间佩戴舒适。 
角度调节带来了照明范围随心的效果:支持 90° 大角度调节,可根据使用场景灵活调整照明方向。 
帽夹灯模式也是非常使用的。这时候取消织带,切换帽夹即可。 
接着将主机固定在帽夹配件上,再夹在帽檐上使用。这样的佩戴方式适合钓鱼、户外作业等需要精确照明的场景。 
自行车灯模式也是非常使用的,使用专用支架固定在车把上。作为骑行辅助照明灯,提高夜间骑行安全性。 
快拆设计让安装和拆卸只需几秒钟,无需工具。当然对于自行车灯模式在我看来首先用在前灯的照明。 
也可装载在车尾部作为警示灯。 
闪烁的红光极具辨识度,从而保障了骑行的安全。 
上述不同使用方式的便利实现,不得不提其快拆结构,这是这款产品的灵魂所在:采用卡扣式设计,安装和拆卸都极为简单。无需任何工具,单手即可完成操作。切换不同使用场景只需更换对应配件,几秒钟内完成。配件接口统一,主机通用性强。 
另外还有营地灯模式,将主机放入收纳袋中,拉上抽绳即可作为营地灯使用。 
收纳袋顶部有挂绳设计,可悬挂在帐篷顶部或树枝上。泛光低挡**柔和均匀的照明,营造舒适的营地氛围。 
对不不同的光源、模式的切换是非常便利的。毕竟其操作界面简洁的按键布局,配备电量指示灯,方便随时掌握剩余电量。 
防水设计也是这款户外灯能在多变的户外适宜的原因:IP66 级防尘防水,充电口配有硅胶盖保护,应对户外风雨环境。 因为内置高性能锂电池。续航时间:根据不同模式和亮度,续航约 3-33。 
接着看看照明体验,米家户外多功能灯配备两种光源:白光系统:**聚光、泛光和聚泛光三种模式。 聚光模式:6500K 色温,适合远距离照射。 
泛光模式:4000K 色温,**大面积柔和照明。 
聚光和泛光还可同时开启。从而实现照的远的同时视野也非常宽广。 
且这三种白光模式均支持 3 档亮度调节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 
红光系统:用于警示和应急。具体有这几点作用:适合作为位置标记或警示信号。增强警示效果,提高安全性。紧急情况下发出求救信号。 
在多次使用之后,可以总结的是米家户外多功能灯以 "一灯多用" 的设计理念,成功解决了传统户外灯具的痛点。其双光源系统、三模式三档位调节、600 流明高亮度输出和 IP66 防水性能,使其在各种户外场景中都能表现出色。 
对于经常参与户外活动的用户来说,这款多功能灯无疑是一个值得投资的选择。它不仅减轻了装备负担,还通过多样化的功能提升了户外活动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