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新闻网页, 2009年增选院士的名单出现了,几十人的名单里,最让我感兴趣的是邓中翰,只有40岁,目前为止最年轻的工程院院士,这与我印象中的鬓发皆白,一脸沧桑相去甚远。除此之外,让我感兴趣的还有一点,就是邓是个来自企业的院士,而非学校或科研院所出身。
在google中输入邓中翰,出来的网页居然有281,000篇,我试图从中探究他获此荣誉的更多理由,看了十来篇依然云里雾里。大量的报道都在重复他的“理工商三个学位”“打入索尼”之类的故事……我不相信这些是当院士的理由。
去中星微的网站研究了一下,从他们公布的数字来看,光是计算机图像处理芯片就卖出去了几亿枚,什么概念?就是说全世界有几亿电脑摄像头里装的都是中星微的芯片。比照电脑摄像头的发展,也确实是在中星微出来以后,电脑摄像头就慢慢成了人人用得起的东西,成了QQ、MSN的必备,网吧里的标配。我突然意识到,让那么多人在互联网上实现“让天涯变咫尺”,让那么多人的生活模式发生了变化,这个贡献才是非同寻常,这才是他们真正牛的地方,也是邓中翰牛的地方。
如果我的分析成立的话,这一条应该是让邓中翰胜出的根本原因。不过话说回来,真正的世界领先的技术就应该是这样的,真正的工程院院士该干的就应该是这些。
我们国家的工程院院士里出现了这么年轻的面孔,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论资排辈正在成为过去,在这个时代里,只要你能够创造出有分量的成绩,年轻已经不再是你被承认的阻碍。
从统计上看,1901年到2000年一百年的时间里,物理学、化学、生理和医学这三项诺贝尔获奖者平均年龄不到55岁,而这些诺贝尔奖获得者完成其获奖工作的时间是在将近39岁的时候,正是好年华。
邓才40岁,前面还有太长的路,太多的未知,好在论资排辈的时代已经渐行渐远。
照片从网上搜的,好像比四十岁还年轻。“年轻”本身就是一个美妙的词,让人们生出很多遐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