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三号隋波 于 2011-4-14 08:05 编辑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深入浅出的分析电脑的各个部件,帮助众菜鸟们拨开云雾见青天,买电脑不再花冤枉钱,毕竟**不是李刚。(本文所有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与52硬件立场无关,如有冒犯请多原谅)
一:CPU篇 其实买电脑,CPU是最好选的。因为第一:牌子少,就I和A两家可供选择。不像显卡,牌子众多让人挑花了眼,还要考虑做工、缩水、用料等一系列问题。第二:简单,无非就是看下主频、核心数和架构。不像既相逢和一些外设,还得考虑外观好不好看啊,颜色喜不喜欢啊,用起来舒不舒服啊。所以,买CPU就是紧紧抓住自己的需求,买一款相应的CPU就可以了,那么如何选择呢?
1:主频
其实现在这个时代,CPU已经到了主频过剩的时代,也就是说我们绝大部分人其实并不需要那么高的主频。打个比方大家就明白了,你想买一辆车作为上班的代步工具,一辆最高120迈,一辆最高180迈,你选哪辆呢?如果是我绝对买120迈的,因为我在市里由于道路的问题根本开不到那么快的时速,即使在高速上,我国目前也是限速120迈最高的,再高的速度你也用不上。很有意思的是,一些评测报告在评测CPU时经常用到时间作为衡量标准,动不动就WINZIP解压缩速度,我就纳了闷了,您是比尔盖茨?一分钟几百美金的人?慢那么几秒十几秒的会死啊?
所以我是坚定的反超频者。为了区区的一点提高的主频,带来的却是增高的电压和不稳定因素。要知道,所有的超频其实都是在一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形下进行的,也就是说在你没有超频以前,你是不知道这块CPU的体质到底是如何的。
2:核心数
记得几年以前双核CPU刚刚出现的时候,很多人对双核不感冒,理由是“跑游戏双核不如高频单核”;后来4核出现了,于是乎又有一种理论出现“玩游戏双核足矣,4核反而不如双核”;再后来,很多游戏开始针对多核进行优化,比如今年大热的《星际争霸2》,铁的事实已经证明,跑星际2,4核秒杀双核!于是现在又弥漫着这样的言论“4核心已经足够,核心再多毫无必要”。在此我大胆预言,2年之后,必定会流行如下结论“8核绰绰有余,核心再多已无必要”。
先不说游戏的事。我的一个发小,他的工作很简单,就是用Cinema 4D这款软件制作模型,所以他去年换电脑的时候选择了AMD 1090T,根据他的亲身体验,6核的CPU跑这种需要大量渲染的软件,速度就是比4核的要快,而且非常明显。
说到这我要提下开核的问题。众所周知制造CPU的原料是硅,准确的说是晶圆(硅棒进行切割后的产物)这种东西。然而硅晶圆有一个物理特性,就是距离圆心越远越容易出现坏点,因此从硅晶圆中心向外扩展,坏点数呈几何上升趋势。这也是人类目前只能生产最大300mm直径晶圆的最重要原因。所以一片晶圆在进行二次切割后,就已经分出了质量的好坏,内侧的切割晶圆往往被用来制造高端的CPU(最中间也就是圆心位置的切片往往被军方或科学界订购用来制造超级计算机,由于数量稀少价格也是贵的令人乍舌),而外侧的切割晶圆被用来制造低端的民用CPU。举个更形象的例子,大家都吃过西瓜吧,最中间的地方是最甜的,被用来制造最高规格的CPU,但是整个西瓜就那么一块,所以价格昂贵,越靠近西瓜皮越不甜,所以被用来制造低端的民用CPU,可以肯定的是,AMD X4 965所用的硅晶片一定是比X2 250更靠近中心的位置。由于965所用的硅晶片更纯净,坏点更少,所以被直接制造成了4核CPU,而250采用的硅晶片由于坏点较多,不够纯净,无法直接制作成稳定的4核CPU,因此被厂商屏蔽掉了有瑕疵的核心。而一部分高端的CPU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瑕疵(比如影印失误、蚀刻错误等),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人工坏点,于是也被下放到下一规格的CPU中,这就是某些神U的来历。所以说,开核这种东西和超频是一个性质的,都是不稳定的,强行把被厂商屏蔽掉的瑕疵核心开启所带来的不稳定是必然的!你以为厂商傻子吗?能做成4核他非要做成2核来卖?记住,买的没有卖的精!
至于架构的问题太过复杂,像我等草民是无法知道也无法理解那么高深的东西的,因此就不露怯了。其实发展到今天,CPU制造业已经到了一个瓶颈,硅棒无法再追求更高的纯净度,目前已经是99.999999%纯净度,晶圆也很难提高直径,蚀刻技术已经将人类对光的理解发扬到了空前的高度,只能通过架构的改善来提高CPU的性能。除非有一天,人类发现可以用另外一种更优秀的物质来代替硅制造CPU,当然这是后话。
二:显卡篇 显卡已经成功超越CPU,成为电脑主机内花费最多的零部件!不光是一次性费用,显卡耗费的电费远远比你CPU耗费的多的多的多。提到显卡不得不提游戏。可以说如果没有游戏业的强大推动,显卡不可能有今天的发展速度。这里不是写论文,因此就不写那些技术性的东西,就从实际需求方面来跟大家分享下我的个人经验。到底如何选一款适合自己的显卡?在选显卡方面应该避免什么样的误区或者说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显存越大越好吗?
理论我就不跟大家说了,我只告诉你们,如果你用的是30寸以下的显示器,或者不组多屏幕,1G显存玩游戏足矣。当然了,专业需求另当别论。我不知道有没有朋友见过印刷厂用的那种显卡,造型很怪异,用起来也很怪异,一个机器上甩出来5,6个插头,根据需要插不同的插头,有时候甚至需要全部插上,根据介绍,全部插上时,显存达到了12G显存,你没有听错,就是12G,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别说12G,就是1.2G恐怕都用不完。这就是需要。
2:位宽和时钟频率是什么
这两个我为什么放一起讲呢,因为他俩比较相似,我打个比方大家就明白了:一条生产线上有5个工人在加工100件产品,这100个产品就是需要处理的图形数据,工人的数量就是位宽,每个工人加工1件产品的速度就是时钟频率。那么我们就明白了,要缩短加工完产品的时间只有2个途径:1增加工人数量,2提高工人效率。有的朋友又要说了,那为什么很多高端的显卡和中端的显卡一样,都是256bit的带宽,时钟频率也相差无几呢?这个问题就设计到主板北桥带宽的问题,北桥带宽就好比给加工好的产品装箱,准备出厂上市了,你工人处理产品的速度再快,但是装箱速度慢产品一样滞留在车间内。而且增加的工人还会带来无谓的高额工资(高发热量)。所以选显卡和什么板子搭配还有学问,选一块再高端的显卡,配着性能完全不搭的板子,浪费!简直是暴殄天物!
3:发热量问题不容小视
现在的显卡真是越做越热了,从前的显卡根本就没有散热,后来加上了散热片,再后来光散热片也不好使了得加风扇,现在单风扇都不管用拉~动不动就涡轮风扇,双风扇,3风扇....额滴神啊,看来以后显卡是第一个进入全民水冷时代的部件了。现在的主机跑游戏,各部件温度最高也就50度,但是显卡上70度家常便饭,像GTS 240这种残疾散热卡,上到8,90度你也别惊讶。在如此高温下长时间工作,轻则速度变慢,频繁蓝屏死机,重则直接烧掉报废,难怪显卡的出故障率常年居高不下。 我推荐有一定财力的童鞋给显卡上水冷还是很有必要的,大家都关注CPU风扇多少多少转,有没有人注意你的显卡风扇多少转?那我就来告诉你,据权威测定,目前机箱内噪音最大来源为显卡,显卡风扇每分钟转了3,4千转跟玩一样,只不过很少有人注意他罢了。没有条件上水冷的,一定要格外注意显卡的散热系统做的好不好,这个直接影响到你显卡的性能和寿命。另外就是使用涡轮风扇显卡的童鞋,你的机箱后面最好不要直接贴着墙,因为涡轮风扇是吸风,从机箱后排出热风的风道,机箱后部空间过于拥挤也会影响涡轮风扇的散热效果。
4:供电问题
由于显卡的功耗做的越来越大,而很多人在选电源方面又非常的不专业,因此无数的杯具诞生了——我的电脑为什么双开死机?为什么玩游戏花屏啊?为什么....?
现在的主流显卡一般是采用双6pin接口供电,而电源方面则一般只提供1组+12v 6pin接口,另外一个要靠4pin转6pin转接头来完成,根据我的个人经验,这个4pin转6pin是一个隐藏的杀手。我们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某人买了一块560Ti的显卡,这块显卡满载时的功率达到了385W。也就是说这块显卡在满负荷下运行需要385w/12v=32.08A的电流输入,如果满足不了这个需要很可能就出现死机,重启,蓝屏,花屏等各种症状。但是他用的这款电源+12v1输出电流为16A,2个6pin插头看似能提供16A*2=32A的电流输出,但是不要忘了,有一个6pin是4pin转过来的,不可能达到16A的输出,最多也就12A,问题来了,这个人给显卡供电只能提供28A,而显卡满负荷需要32A,这个差就是导致显卡供电不足的罪魁祸首。
有人可能会说了,你忽视了PCIE插槽提供的75W供电。其实PCIE所提供的电流也是电源+12v通过主板24针接口提供给主板的。不管一个电源分出来多少+12v1,+12v2,+12v3.......+12vN,你看下现在的电源设计图就会明白,这些都是从一条线路上并联出来的,都是通过类似R92这样一条电阻,所以一个电源在+12v所能输出的总电流是恒定的,不够就是不够,哪怕你用8pin+6pin也是不够。
如何解决?
1:选购电源时不光要看额定功率,还要看一看+12v1的输出电流,一定要算一算你的显卡的最大功耗,如果你的显卡需要20A的电流输出,你至少要选一款+12V1输出电流在20A以上的电源才保险。
2:尽量选购大品牌电源。或出货量比较大的型号。因为电源产品的更新换代相对比较慢,厂商在一些出货量较大的型号上一般来说不会轻易偷工减料,因为那样会带来更多的售后问题,对品牌的影响也不够好。
3:要看额定功率而不是最大功率。电源在最大功率上不能长时间持续的输出,一般能持续20秒已经算是不错的了,因此最大功率其实就相当于一个保险丝,当机器功耗因为某种原因瞬间跳出的时候不至于电脑直接罢工,但是要稳定的使用,一定是要选购比整机最大功耗多50W左右额定功率的电源。:
主板篇 本篇主要从几个实用的角度帮大家分析买主板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和细节。
1:板型。
主板主要分为ATX板(也就是俗称的大板),M-ATX板(俗称小板)。2种板型各有优点,大板扩展性好一些,由于用料的增加价格一般要贵一些;小板由于空间紧蹙,相对比大板的散热及抗干扰相对差一些,而且扩展性不如大板,但优点也是因为小,所以能装在很多Mini机箱内,这是大板做不到的。而且最重要的,一般小板都比大板便宜。 我个人是对小板,窄内存,超薄显示器等一切节省空间的东西不感冒,不过也许有人有这个需求。作为一个男人,我很无耻的承认我就是喜欢大的东西。
2:CPU多相供电到底有什么好处。
多相供电的好处就是分配的电路越多,供电越稳定,而且由于电流的分流,还可以有效的降低供电电路的温度。我记得以前的主板上3相供电都很常见,5相供电就是豪华了,现在5相刚起步,动不动就密密麻麻的一排电感.....其实CPU供电真的需要那么多相吗?我个人认为如果电源品质过关,根本没有必要所谓的10相供电,就好比你穿件毛衣套件外套就已经不冷了,再加个羽绒服有那个必要?当然疯狂超频者例外。 如何分辨几项供电?很简单的办法就是数一下CPU插槽附近电感数量,就是那个黑乎乎的方块的东西。一般来说几个电感就是几相供电,也有例外情况,比如某嘉的一个型号主板上有10个电感,但是事实上并不是十相供电,而是5相。他把大电感换成了2个小电感,主要是为了降低温度,也不排除吸引眼球的可能。 对于如何分辨供电用料,这个问题就相当专业了,涉及到很多因素,普通用户没有那个必要了解这么多,你也记不住。在这里我教大家个小技巧,可以观察下CPU供电模块也就是MOSFET是几脚的,这个很好看,一般的供电模块都是3脚的,比较高端的供电模块是8脚的,俗称八爪鱼,每边4个脚。一般能在供电模块上采用八爪鱼供电的,用料次不到哪里去。至于所谓的焊点、回路等东西倒也能看出主板用料的好坏,只不过对于普通用户而言难度太大,因此不推荐钻研这些东西。
3:南北桥散热问题不容小视。
现在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注意自己电脑的散热问题了。但是大家都注意CPU温度,显卡温度,主板温度,硬盘温度,但是比较少有人注意自己的南北桥温度。说到这里要跟大家解释一下,无论你是用软件测试,还是在BIOS里查看,那个主板温度并不一定是南北桥温度。有的BIOS里显示的主板温度是指南桥,有的是指北桥,还有的是南北桥平均温度,甚至还有只是表示PCB板温度的。 北桥过热直接将导致电脑蓝屏,卡屏,重启等故障。很多人出现这样的故障怀疑是显卡,怀疑内存,甚至怀疑电源,其实罪魁祸首是北桥。根据我的观察,绝大部分CPU温度不会超过60度,显卡除非满负荷运行,一般温度也不会超过80,但是北桥温度能够轻而易举的达到70+,主要原因是北桥散热大部分都是采用散热片被动散热,而且由于散热片体积受限,所以温度问题挺严重的。主板厂商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于是热管出现了,在一些高端主板上,通过热管将CPU供电散热片,南北桥散热片连在一起,这样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够增大散热面积,而且能够平均温度,不至于北桥过热无法及时排散热量引发死机。
4:细节之处显示了一个厂商做事的态度。
很多情况从某些细节能够看出这个牌子做东西的态度认真不认真。比如某款主板SATA2接口和第2条PCIE插槽正好处于一条水平线上,而且SATA2接口还是竖向的,这样就造成什么后果呢?一旦这个用户需要搭建交火平台而且恰恰是用的比较高端的那种显卡(因为这种显卡一般比较长)就会发现显卡挡住了SATA2接口的位置,其实稍稍挪动下SATA2接口的位置,或者设计成横向插口就能轻易的解决这个问题,我只能说这个主板厂商做事情的态度有问题。
再比如某款主板的内存插槽不是在侧面而是在正上方,不得不说设计上很新颖让人眼前一亮,而且这样设计确实有他的优点,配合上抽风机箱能使内存温度进一步的降低,但是悲哀的是,你会发现,其实横着放的内存远远比竖着放的内存要招灰,尤其对于并不是长时间使用电脑的人,用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内存上厚厚的一层灰....
还比如某款主板CMOS电池的位置紧紧的贴着PCIE插槽,这样又会出现什么问题呢?当你需要给CMOS电池放电,你发现只能先拔掉显卡...虽然不是什么大事,但是这些细节显示了一个主板厂商设计的人性化和态度问题。
5:品牌
品牌也是很重要的,关乎到质量,售后,BIOS更新速度等,为了避免口水战,不予对品牌进行逐个点评,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下次更新电源篇,内存篇和硬盘篇,谢谢大家的观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