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各类电脑故障处理方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9 07:51:49

液晶显示器的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

很多人对液晶屏都不太想弄,觉得它脆弱,维修风险高。其实不然。

  液晶屏产生的故障大致有这样几种:白屏、花屏、黑屏、屏暗、发黄、白斑、亮线、亮带、暗线、暗带、外膜刮伤等。

  这些故障中相对而言较容易维修的是屏喑、发黄、白斑、外膜刮伤。屏暗其实就是灯管老化了,直接更换就行。发黄和白斑均是背光源的问题,通过更换相应背光片或导光板均可解决。外膜刮伤是指液晶玻璃表面所覆的偏光片受损,同样人工就可以很好的进行更换了。当然这些通过更换就可以解决的故障实施时也是有很多注意事项的,换灯管要注意安装到位,避免漏光;处理背光,要注意防尘,否则屏点亮后就会看到灰尘的斑点了;更换偏光膜要避免撕膜的时候把屏压伤,灰尘更是大忌,一旦在覆膜时有灰尘进入,则会产生气泡,基本就要报废一张膜重新再来了。

  白屏、花屏、黑屏基本均是由于电路故障产生的。首先应该排除屏线的断裂,而后看3.3V是否已经加到屏上,再依次检查后级是否有高压及负压输出、主控制芯片是否有输出等。有相当一部分花屏是由于行驱动没有工作,简单到飞几根线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少部分的花屏是由于行或列的第一片驱动模块损坏。

  难度最大、维修成本最高的是有线屏的维修。这些故障的产生原因大多是相应的驱动模块虚焊或是损坏造成的,大家都知道在屏的玻璃和PCB板之间是用一些驱动模块连接。模块无论是和PCB板还是和玻璃都是有极细的焊脚一一对应相连。这种焊脚凭肉眼是无法分清的,也不是我们用烙印或是风枪所能焊接的了,要在高倍放大镜下,将焊脚对应后利用专门的设备进行热压。这其间所用的一些辅助材料,比如ACF胶和ACF清洗液均非常昂贵,而且操作环境的洁净度也直接影响到修复的成功率。这一项操作机器因素和人的经验因素差不多各占五成。但在一个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维修工程师手中修复的成功率基本在90%以上。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07-12-9 07:52:14

显存频率和内存速度之间的关系

显存频率是指默认情况下,该显存在显卡上工作时的频率,以MHz(兆赫兹)为单位。显存频率一定程度上反应着该显存的速度。显存频率随着显存的类型、性能的不同而不同,SDRAM显存一般都工作在较低的频率上,一般就是133MHz和166MHz,此种频率早已无法满足现在显卡的需求。DDR SDRAM显存则能提供较高的显存频率,主要在中低端显卡上使用,DDR2显存由于成本高并且性能一般,因此使用量不大。DDR3显存是目前高端显卡采用最为广泛的显存类型。不同显存能提供的显存频率也差异很大,主要有400MHz、500MHz、600MHz、650MHz等,高端产品中还有800MHz、1200MHz、1600MHz,甚至更高。

  显存频率与显存时钟周期是相关的,二者成倒数关系,也就是显存频率=1/显存时钟周期。如果是SDRAM显存,其时钟周期为6ns,那么它的显存频率就为1/6ns=166 MHz。而对于DDR SDRAM或者DDR2、DDR3,其时钟周期为6ns,那么它的显存频率就为1/6ns=166 MHz,但要了解的是这是DDR SDRAM的实际频率,而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DDR显存频率。因为DDR在时钟上升期和下降期都进行数据传输,其一个周期传输两次数据,相当于SDRAM频率的二倍。习惯上称呼的DDR频率是其等效频率,是在其实际工作频率上乘以2,就得到了等效频率。因此6ns的DDR显存,其显存频率为1/6ns*2=333 MHz。具体情况可以看下边关于各种显存的介绍。

  但要明白的是显卡制造时,厂商设定了显存实际工作频率,而实际工作频率不一定等于显存最大频率。此类情况现在较为常见,如显存最大能工作在650 MHz,而制造时显卡工作频率被设定为550 MHz,此时显存就存在一定的超频空间。这也就是目前厂商惯用的方法,显卡以超频为卖点。此外,用于显卡的显存,虽然和主板用的内存同样叫DDR、DDR2甚至DDR3,但是由于规范参数差异较大,不能通用,因此也可以称显存为GDDR、GDDR2、GDDR3。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07-12-9 07:52:29

贫民也优化:整合主板优化技巧

随着技术的发展,整合主板越来越受到工阶层消费者欢迎,所谓整合主板就是指主板上集成:显卡、声卡、网卡等。而整合主板却时存在某些性能上缺陷,那么如何通过优化设置,从而合理的挖掘整合主板的最大潜力,提高计算机性能呢?呵呵,今天我们就为大家介绍这方面的一些小技巧。

  技巧之一:集成显卡也超频

  独立显卡的超频相信大家都体验过,通过显卡超频软件就可以超频集成显卡,优化其性能。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下PowerStrip超频集成显卡。

  具体方法如下:首先,需要下载PowerStrip,下载地址:http://down1.tech.sina.com.cn/do ... 004-03-16/379.shtml

  启动PowerStrip软件,出现的对话框中会显示显卡和显示器的型号、刷新率定义是按照标准设置还是自定义、等信息,直接选择“OK”。

  进入PowerStrip的工作莱单,选择“Performance profiles”—“Configure”。PowerStrip软件会弹出一个对话框,顶端显示该显卡的显示芯片类型。“Engine Clock”下面的数字是显卡的核心工作频率;“Memory Clock”下面的数字是显存的工作频率如:图一

  
  拖动左面的滑块,逐步地调节,然后观察其效果是否合适。当你找到适合的显存频率或内核频率,单击“Applv”按钮,这样显卡就转到新的频率开始工作了。  

  技巧之二:调整集成显卡显存,提升显卡性能

  在BIOS设置中对AGP Aperture Size的大小进行调整,即可改变现存的大小。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板载显卡的现存进行配置。当然也有很多板载显卡的显存使用的是“动态分配”方式,它会根据需求的不同向系统请求划分内存的空间。

  具体方法如下:启动计算机,进入主板BIOS,选择“Advanced BIOS Features”选项,在“Advanced BIOS Features”页面中,选择“AGP Aperture Size”选项,就可以对板载显卡的显存进行调整,分为16M、32M、64M和128M几种。用户可以根据个人需要进行选择。  

  技巧之三:整合主板单双通道内存调节的学问

  CPU主频与内存频率是影响主板性能的两个重要指标。而对于支持双通道内存的整合主板,内存带宽已经足够,性能瓶颈主要来自CPU,所以适当调高CPU频率会带来更高的性能。而对于那些只支持单通道内存的整合合主板,它们的性能瓶颈来自内存带宽,而不是CPU,所以将内存频率适当提高会更为合理  

  技巧之四:合理设置集成声卡节省系统资源

  通过简单设置集成声卡,可以有效的节省系统资源,比如: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关闭“音量控制”中的StoreWide或3D Depth两个选项,从而减少CPU占用率,提高系统工作效率。

  具体方法如下:双击桌面右下脚的“音量”图标,打开“音量控制”窗口,单击“选择”—“属性”,将“StoreWide”与“3D Depth”后面的勾选下,单击“确定”。

  技巧之五:减少集成声卡杂音

  对于集成显卡来说,由于他本身技术的限制,所有在音质上多少会有些瑕疵,而通过简单的设置,可以尽可能使它输出的音质更加悦耳。对于平时不爱用计算机听CD的朋友,可以将MIC和CD屏蔽,从而大大避免各种杂音。

  具体方法如下:双击桌面右下脚的“音量”图标,打开“音量控制”窗口,单击“选择”—“属性”,将“CD-ROM”与“MIC PHONE”后面的勾选下,单击“确定”。

  技巧之六:轻松解决ALC650 AC97暴音

  许多整合主板采用ALC650 AC97音效芯片,但是部分会出现“爆音”现象。这是因为对DirectSound的硬件加速支持存在问题,其实通过简单设置,也可以最大程度避免“暴音”。

  具体方法如下:运行DirectX诊断工具,在“声音”速项中降低“硬件的声音加速级别”,问题可以解决!!!!!!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07-12-9 07:53:21

从BIOS自检报警声判断电脑故障

估计每个新接触电脑的用户,对于在计算机不能正常启动时而发出长短不一的蜂鸣声的印象颇为深刻。因为电脑不能正常启动,而且一直叫个不停,新手们不懂得如何去处理,这时候真让人感到心烦意乱和手足无措。

  其实这是代表了计算机出现故障,需要我们进行排除。有规律的蜂鸣声是主板BIOS预先设定好的提示声音,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BIOS去判断究竟是哪里出现问题。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一下BIOS报警的含义。

  一、什么是BIOS?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BIOS?

  BIOS(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 即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设置程序是被固化到计算机主板上的ROM芯片中的一组程序,其主要功能是为计算机提供最底层的、最直接的硬件设置和控制。BIOS设置程序是储存在BIOS芯片中的,只有在开机时才可以进行设置。CMOS主要用于存储BIOS设置程序所设置的参数与数据,而BIOS设置程序主要对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进行管理和设置。

  二、BIOS的类型

  主板BIOS有三大类型:AWARD、AMI和PHOENIX,不过AWARD已将PHOENIX收购,也许就因为这个关系,才会出现PHOENIX-AWARD BIOS。  

  而又因为AWARD的BIOS界面较为友好,所以现在的主板BIOS都以AWARD居多。

  而在目前最新出的主板上,我们可以看到以下两种外观较为常见的BIOS,是由华邦公司生产的。
三、不同类型BIOS报警声含义

  前面已经说了一些关于BIOS的知识,相信大家对BIOS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下面就言归正传,为大家介绍电脑开机自检报警声音的具体含义。  

  Award BIOS:

  1短:系统正常启动。

  2短:常规错误。请进入CMOS SETUP重新设置不正确的选项。

  1长1短:内存或主板出错。

  1长2短:显示错误(显示器或显示卡)。

  1长3短:键盘控制器错误。

  1长9短:主板FlashRAM或EPROM错误(BIOS 损坏)。

  不断地响(长声):内存插不稳或损坏。重插内存条,若还是不行,只有更换一条内存。

  不停地响:电源、显示器未和显示卡连接好。

  重复短响:电源问题。

  无声音无显示:电源问题。  

  AMI BIOS:

  1短:内存刷新失败。内存损坏比较严重,恐怕非得更换内存不可。

  2短:内存ECC(奇偶)校验错误。可以进入CMOS设置,将内存Parity奇偶校验选项关掉,即设置为Disabled。不过一般来说,内存条有奇偶校验并且在CMOS设置中打开奇偶校验,这对计算机系统的稳定性是有好处的。

  3短:系统基本内存(第1个64K)检查失败。更换内存。

  4短:系统时钟出错。维修或更换主板。

  5短:中央处理器(CPU)错误。但未必全是CPU本身的错,也可能是CPU插座或其它什么地方有问题,如果此CPU在其它主板上正常,则错误肯定在于主板。

  6短:键盘控制器错误。如果是键盘没插上,那好办,插上就行。如果键盘连接正常但有错误提示,则不妨换一个好的键盘试试。否则就是键盘控制芯片或相关的部位有问题了。

  7短:系统实模式错误,不能切换到保护模式。属于主板的错。

  8短:显示内存错误(显示内存可能坏了)。显卡上的存储芯片可能有损坏的。如果存储片是可插拔的,只要找出坏片并更换就行,否则显卡需要维修或更换。

  9短:ROM BIOS检验和错误。换块同类型的好BIOS试试,如果证明BIOS有问题,可以采用重写甚至热插拔的方法试图恢复。

  10短:CMOS shutdown register read/write(寄存器读/写)错误。维修或更换主板。

  11短:Cache memory(高速缓存)错误。

  1长3短:内存错误。内存损坏需更换)

  1长8短:显示测试错误。显示器数据线松了或显示卡插不稳。

  Phoenix BIOS:

  1短:系统正常启动。

  3短:系统加电自检初始化(POST)失败。

  1短1短2短:主板错误(主板损坏,请更换)。

  1短1短3短:主板电池没电或CMOS损坏。

  1短1短4短:ROM BIOS校验出错。

  1短2短1短:系统实时时钟有问题。

  1短2短2短:DMA通道初始化失败。

  1短2短3短:DMA通道页寄存器出错。

  1短3短1短:内存通道刷新错误(问题范围为所有的内存)。

  1短3短2短:基本内存出错(内存损坏或RAS设置错误)。

  1短3短3短:基本内存错误(很可能是DIMM0槽上的内存损坏)。

  1短4短1短:基本内存某一地址出错。

  1短4短2短:系统基本内存(第1个64K)有奇偶校验:错误。

  1短4短3短:EISA总线时序器错误。

  1短4短4短:EISA NMI口错误。

  2短1短1短:系统基本内存(第1个64K)检查失败。

  3短1短1短:第1个DMA控制器或寄存器出错。

  3短1短2短:第2个DMA控制器或寄存器出错。

  3短1短3短:主中断处理寄存器错误。

  3短1短4短:副中断处理寄存器错误。

  3短2短4短:键盘时钟有问题,在CMOS中重新设置成Not Installed来跳过POST。

  3短3短4短:显示卡RAM出错或无RAM,不属于致命错误。

  3短4短2短:显示器数据线松了或显示卡插不稳或显示卡损坏。

  3短4短3短:未发现显示卡的ROM BIOS。

  4短2短1短:系统实时时钟错误。

  4短2短2短:系统启动错误,CMOS设置不当或BIOS损坏。

  4短2短3短:键盘控制器(8042)中的Gate A20开关有错,BIOS不能切换到保护模式。

  4短2短4短:保护模式中断错误。

  4短3短1短:内存错误(内存损坏或RAS设置错误)。

  4短3短3短:系统第二时钟错误。

  4短3短4短:实时时钟错误。

  4短4短1短:串行口(COM口、鼠标口)故障。

  4短4短2短:并行口(LPT口、打印口)错误。

  4短4短3短:数字协处理器(8087、80287、80387、80487)出错。

  市面上还存在少数的兼容BIOS。  

  兼容BIOS:

  1短:系统正常。

  2短:系统加电自检(POST)失败。

  1长:电源错误,如果无显示,则为显示卡错误。

  1长1短:主板错误。

  1长2短:显卡错误。

  1短1短1短:电源错误。

  3长1短:键盘错误。  

  最后再补充一些关于BIOS的额外知识。

  隐藏后备型的双BIOS设计:  

  CMOS与BIOS的区别:

  由于CMOS与BIOS都跟电脑系统设置有着密切关系,所以才有CMOS设置和BIOS设置的说法。也正因此,初学者常常会将二者混淆。CMOS RAM是系统参数存放的地方,而BIOS中系统设置程序是完成参数设置的手段。因此,准确的说法应该是:通过BIOS设置程序对CMOS参数进行设置。而我们平常所说的CMOS设置和BIOS设置是其简化说法,也就因为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两个概念的混淆。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07-12-9 07:53:39

让宽屏液晶玩游戏画面不被拉伸

针对游戏应用,我们也常常在各大BBS上看到不少网友的抱怨,“老游戏无法实现宽屏模式!”、“屏幕拉伸造成的画面模糊难以接受!”,俨然宽屏就演变成和游戏水火不能相容。不过我们只要仔细察看帖子中的细节,我们就会发现宽屏显示器和游戏之间的问题主要是发生在较老的不支持宽屏规格的游戏上,而对此并不是没有办法解决的。 现在主流的显卡厂商考虑了液晶固定最佳分辨率和宽屏拉伸的特点,在驱动上提供相应的选项功能。   

  N卡:

     

     

  设置

  NV驱动界面,屏幕分辨率和刷新率选项下的高级选单功能,提供了四种选项功能:固定纵横缩放比例、居中输出、显示器缩放比例以及显示器适配器缩放比例。完全可以满足游戏分辨率点对点输出或者保持原始比例的拉伸输出。

  A卡:

    

  设置  

  ATI也有类似的屏幕拉伸设置选项,这是笔者T43的X300的CCC控制中心截图画面,Panel Setting所能实现的选项功能比NV略显简单,只有全屏拉伸和居中保持原有分辨率两个选项,不过对于游戏玩家来说,也够用了。  

  Intel:

    

  设置  

  即使是在低阶平台上使用最广的Intel集成芯片组和移动集成方案上,我们也能看到在驱动设置界面上看控制显示拉伸扩展的选项:无边框全屏、桌面居中以及保持横纵比,也能完成对不支持宽屏比例的老游戏的原比例或者点对点显示输出的要求。  

  

  软件设置 

  另外,通过一款名为《Universal Widescrenn Patcher》的专门宽屏扩展软件,它的针对性更强,像《地球帝国2》、《极品飞车 地下狂飙》、《极品飞车 地下狂飙2》、《波斯王子》、《模拟城市》等二十多款原本不支持宽屏显示模式的游戏,都能通过该软件自定义分辨率和画面比率,完全实现对16:10比率的宽屏分辨率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07-12-9 07:54:16

故障诊断实例:灰尘“捣乱”路由器

前一段时间遇到一次广域网故障,所有基层单位到市局的网络都不通了,当时正值征税期,许多纳税人都在基层分局的办税服务厅等着交税,网络一不通,全市的业务就得停止处理,影响非常大,于是赶紧查找故障原因。既然基层所有单位到市局的网络都不通,肯定是市局的网络设备或线路出了问题。使用一台计算机ping路由器网关,发现到路由器的网关不通,又ping其它计算机,到其它计算机的连接正常,据此判断肯定是负责路由中转任务的路由器设备出了问题。查看Cisco 3640路由器的指示灯状态,发现System指示灯总是在不停地闪烁。通过超级终端访问路由器,发现路由器在启动时不正常,错误提示如下所示:  

  Building configuration...

  === Flushing messages (00:00:12 UTC Mon Mar 1 1993) ===

  Queued messages:

  00:00:12: %SYS-2-FREEBAD:

   Attempted to free memory at FFFFFFFF, not part of buffer pool

  -Traceback= 6029D854 600EEBAC 600F1C18 600E9990 600E0AF0 600E0B98 600E2F28

  No fault history 0xFFFFFFFF. Need 11.1 (2) or higher ROM

  *** System received a Bus Error exception ***  

  从提示看是系统在启动时遇到了总线故障,导致路由器不断地重启。总线位于主板上,肯定是路由器的主板坏了。拧开路由器后面的螺丝,将业务板卡抽出来一看,上面布满了灰尘,主板电路也被灰尘覆盖。会不会是灰尘太多导致总线出了故障?想起几天前主用路由器Cisco 7507出现故障就是因为其中的灰尘太多最终导致板卡、电源被烧毁的。主用路由器还没有修好,备用路由器又出现故障,真是祸不单行。先清扫清扫灰尘试试吧。拿出常备吸尘器和小刷子,将所有的业务板卡全部抽出来,将板卡上面和机箱里面的灰尘清扫得干干净净。再仔细查看,也没有发现被烧坏的电子部件。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将板卡重新插入,加电,启动,一切OK!

  经过分析,Cisco 7507主路由器被烧坏和Cisco 3640备用路由器启动不正常都是灰尘惹的祸。灰尘覆盖在主板和电子元器件上面,一方面影响了电子器元件的散热能力,另一方面,由于近期雨水较多,灰尘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使电子元器件变得潮湿,最终导致发生以上事故。由此可见,灰尘虽小,但其对网络设备所造成的损害是巨大的。在此提醒网管员们一定要给网络设备提供一个洁净的运行环境,及时清理设备内部的灰尘,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07-12-9 07:54:33

避免日常使用过程中烧喇叭的技巧

一般人直觉人会认为是开太大声了喇叭会受不了,因而把喇叭弄坏,其实不然,有许多种情况都可能,现在就分别列举几个情况及理由,让你避免烧喇叭的危险。

  我们经常使用麦克风演讲或唱歌的会因为麦克风靠喇叭太近或对着喇叭,开大音量产生高频正回授的啸声,这一下您的喇叭高音单体可能就不灵了。这是因为中高音一经分音器之後大部的信号都从高音发出,这种高能量的信号全数通过线圈极细的高音单体就把喇叭烧了,所以常您用麦克风时,千万记得音量由至大慢慢加,别一口气开大。

  开太大声固然会振坏喇叭,另一种情况就是扩大机功率不足硬开大声,所输出的都是不正常的切割信号,这种情况也会把喇叭损坏。建议喜好大音量的使用者要选购大功率的扩大机,30W的小功率後级极可能烧掉低阻抗大喇叭的。

  扩大机如果有直流输出,那一定会烧掉低音喇叭,甚至极少数的高音喇叭也会烧掉。原因乃低音(或其他音路)喇叭分音路径上没有电容器隔离直流,直流一输出就像把直流电通入喇叭中,连分音器线圈一起烧得焦黑。因此选购扩大机时千万注意,要先用电表测量前级和後级的输出端是否有直流输出,如果前级有直流输出也有可能经由後级再放大输出把直流传入喇叭。

  有输出变压器的真空管後级不会有直流输出的,但是要特别注意真空管机比较容易有高频振荡或干扰,万一您没有发现有此状况,那也许烧掉您高级的喇叭。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07-12-9 07:54:49

迈拓硬盘能认有异响的修复方法

迈拓硬盘可认出正确参数,但在认的过程中有异响,这种情况一是SA区有坏道,直接用SELFSACN立马就可见效,SF可以扫描SA区坏道到UBA坏道表中(可不是P表哦),如果不是关键模块绝对搞定,如果是关键模块硬盘也不可能认出正确参数。

  要注意的是:硬盘的原来固件版本一定要保证是正确的,最好是不刷固件只做备份后立即做SF,原盘的固件一般是正确的,只是有个把模块出问题罢了。用SF的好处是有时即使大量坏道引起的敲盘也能搞定。

  第二种情况是有非0磁头损坏,这时SF是不可能正确完成的,可以加载少一个磁头的LDR文件试试,如33073H3加载32049H2的LDR,前提首先是电路板编号相同,不然可要敲个不停了,最好是HDA编号和编译代码都相同,再写入原盘的1E模块解决速度问题,如成功容量会减少。如果中间的磁头损坏,只能编辑固件文件来完成,在此不再细谈。

  第三种情况是大量柱面坏道,可以用MHDD扫描到敲盘的位置,用加2.01的模块加LBA的方法整块加入P表,不要手软,一次加个百把个甚至几百个,再用MHDD擦除坏区试试,也很有效的。要注意的是原盘的固件一定要备份,在操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将硬盘侧立进行,防止扩大坏区,不然可就没后悔药吃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07-12-9 07:55:10

同时让多个硬盘轻松同步数据传输

为了保护重要数据的安全,我们往往会给自己的计算机同时安装两块或两块以上的硬盘,然后借助Windows 2000 Server或Windows 2003 Server系统内置的Raid功能,来对两块硬盘或多块硬盘同时进行写入数据操作,从而实现同步硬盘数据的目的。不过考虑到要启用服务器系统的Raid功能,必须事先要进行一些烦琐的系统设置操作,普通的用户几乎都不会进行这项设置。那么有没有一种更简单的方法,可以让我等“菜鸟”级别的用户,可以在转瞬之间就能对多块硬盘中的数据进行同步操作的目的呢?要做到这一点,我们不妨借助一款名为Ghostfiles的工具,在该工具的帮助下我们就能轻松对多块硬盘中的数据进行同步操作。不信的话,就请各位一起来看看本文下面的内容吧!

  认识外力Ghostfiles工具

  Ghostfiles工具是一款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的数据镜像与数据同步软件,它可以随时查看各种源位置数据中的变化,并能对其中的数据进行各种编辑操作,例如可以移动、复制文件夹数据,也可以删除、新建文件夹数据,还能重命名或修改文件夹数据,此外它还会让目标位置处的数据内容发生相同的变化。Ghostfiles工具不但会支持通过移动硬盘、网络映射服务器、闪存盘以及共享文件夹来对数据进行同步操作,而且它在为我们提供“服务”时只占用系统很有限的空间资源,有了Ghostfiles工具在身旁,我们就能让两块或多块硬盘同时写入相同的数据内容。

  借用外力进行同步操作

  要想利用Ghostfiles工具的数据同步与数据镜像功能,我们首先需要从网上将Ghostfiles工具下载到操作系统所在的硬盘中,然后按照常规方法将该工具软件安装好,之后从“开始”/“程序”/“Lowrie Associates Ltd”/“Ghostfiles”菜单中执行相关命令来顺利地启动好Ghostfiles应用程序,一旦该程序启动成功后,它就会自动退回到系统后台为我们默默地提供数据同步服务,同时将它的程序控制图标隐藏到系统任务栏的右下角。



  用鼠标右键单击系统托盘区域处的Ghostfiles程序控制图标,从随后出现的右键菜单中执行“Maintain Settings”命令,打开如图1所示的主程序设置窗口,单击该窗口中的“New”按钮,打开一个标题为添加任务的对话框;在该对话框的“Entry”文本框中,为刚刚创建的新任务输入一个合适的名称,例如我们在这里可以输入“同步硬盘数据”。



  接下来在该对话框的“Source”设置项处,单击右边的浏览按钮,打开文件夹选择对话框,从中将需要参与数据同步的源文件夹选中并导入进来;假设本地计算机中安装有两块容量完全相同的硬盘,每一块硬盘都有相同的两个磁盘分区,而且我们假设第一块硬盘中的第一分区盘符为“E:”,第二分区盘符为“F:”,第二块硬盘中的第一分区盘符为“G:”,第二分区盘符为“H:”。那么在同步这两块硬盘中的数据内容时,我们就应该先在“Source”设置项处将“E:”选中并导入进来,接着在“Destination”设置项处将“G:”选中并导入进来(如图2所示),然后单击该对话框中的“OK”按钮,随后Ghostfiles程序会自动进入到下一个同步向导设置界面,检查该界面中的“Mirror Sub-Directories”项目是否处于选中状态,要是还没有被选中的话,我们必须及时将它重新选中,这样Ghostfiles程序就能在执行数据同步操作时自动对目标分区下面的子文件夹内容也进行同步操作;如此一来,日后当我们尝试在第一块硬盘的第一分区中进行文件的删除、移动、复制、重命名等操作时,第二块硬盘的第一分区中也会自动进行相应的文件删除、移动、复制、重命名等操作,那样的话两块硬盘第一分区中的数据内容就能始终处于完全相同的状态。

  一旦完成好所有的参数设置操作后,我们只要继续单击数据同步向导界面中的“Apply”按钮,那样的话Ghostfiles程序就能按照我们事先进行的设置,来正式对目标硬盘中的数据执行同步与镜像操作;在同步的过程中,我们只要用鼠标双击系统托盘区域处的Ghostfiles程序控制图标,就能打开数据同步的状态显示界面,从该界面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目标磁盘分区与源磁盘分区中的数据变化结果。

  同样地,按照前面的操作步骤,我们还可以再打开一个标题为添加任务的对话框,来重新创建另外一个数据同步任务,将第一块硬盘中的第二分区与第二块硬盘中的第二分区设置成同步,这样一来一旦第一块硬盘在工作过程中遇到意外发生数据丢失时,我们就可以尝试到第二块硬盘中去寻找丢失的数据了。

  借助Ghostfiles工具的数据同步与数据镜像功能,我们还能非常轻松地将单位计算机硬盘中的数据内容同步到移动硬盘中,等下班回到家中之后,我们再把移动硬盘中的数据内容拷贝到家庭计算机硬盘中,这么一来就能间接地保证单位计算机与家庭计算机中的数据内容始终保持完全一致了。更难能可贵的是,Ghostfiles程序还能把本地源文件夹中的数据内容同步到局域网共享文件夹中,从而实现网络自动备份数据的目的。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07-12-9 07:55:26

用打印机打印透明标签的技巧

说到打印机我们通常也就是用来打印一些文件、图片而已,其实只要在应用方面动点脑筋,像制作透明标签、玻璃招牌、大幅宣传标语这样的事也不难做到,这些东西平常可是要专业的设备才能做到。看看我是怎么用随处可见的透明胶带,轻松打印出防水耐磨的透明标签的吧。效果甚至可以和专业设备打印相比,而成本可要低得多了。当然至少你必须要有一台激光打印机才行,喷墨打印机是绝对不行的。

  1.准备一卷6cm宽的透明胶带,一些比较厚的打印纸,你可以把旧挂历裁剪成16开(18.4cm×26cm)大小的纸备用。把透明胶带纵向贴在准备好的打印纸上。粘贴时,先把胶带头贴在桌面上,这至少要5cm,拉出一段适当长度的胶带,右手拿胶带卷保持胶带平直,把打印纸放在拉出的胶带下面调整好位置,让胶带边与纸边保持一定距离,就按2cm处理吧。用左手从左到右慢慢压下让胶带贴在纸上,同时右手慢慢拉出胶带,这样很容易就可以贴好,然后把多出的胶带剪掉。一般16开的纸纵向可以并列贴两条6cm宽的透明胶带,当然两条胶带间也要保持一定距离。

  2.打开WPS Office,先用矩形工具画一个矩形,右击设置对象属性,按透明胶粘贴在打印纸上的位置设定左边距2cm,宽度为透明胶的宽度6cm,高度比页高略小,这个矩形主要用于定位。插入一个单行文字或文字框输入需要的标签文字,设置好边框字体,还可以再插入一些简洁的图形组合起来。然后把设计好的标签复制n份(n按排列得下的标签数计),排列在刚才画的矩形内,一定不要超出矩形范围才能确实打印在透明胶带上。放入刚才贴了透明胶的纸进行打印,注意要打印在贴了透明胶带的那一面。打印好的纸要小心点拿,不要折了或擦到,打印上去的字现在很容易被擦掉。

  3.在打印好的标签字上面再贴上一层透明胶,这层要与下一层透明胶错开一些以便将来撕下来使用,详见示意图(图1)。小心按第1步介绍的方法粘贴,一旦出错可就前功尽弃了。最后,纵向沿第一层胶带的两侧边裁去多余的纸,再横向把标签一个个裁开,这些就是我们需要的透明标签(图2)。



  使用时只要把上一层的透明胶撕下来,原先打印的标签文字就会被粘起来,接下来就看你要贴在什么地方了。因为文字是在胶带下面当然防水了,而且也绝不可能会被刮下来,超级耐磨。

  在此我们使用的是6cm宽的透明胶带,所以可以打印的最大标签为6cm×100cm(100cm是WPS Office的极限)。这可是一般标签打印设备都很难达到的尺寸。当然如果你有足够宽的透明胶带的话还可以做出更大的标签。如果你在设计标签时插入自己的相片,还可以轻松制作出透明的照片贴纸。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