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各类电脑故障处理方法

[复制链接]

230

主题

5250

帖子

4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47064
QQ
发表于 2007-12-9 07:48:18
用8139网卡改硬盘还原卡

用8139网卡改硬盘还原卡
 
如果使用过计算机或者管理过机房,您就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误操作,不正常关机,Windows提示非法操作,遭遇神出鬼没的病毒,以及学生的好奇和失误导致的文件丢失、系统损毁等等。相信您对这些都会记忆犹新,而有了硬盘还原卡,只要将卡插入计算机,并且指定需要维护的数据区域,这样您就能够一劳永逸,任由学生删除、格式化、安装、卸载,尽最大可能地提供宽松的上机实验环境。因为对您来说,只要重新启动计算机,一切都会复原,还原卡让从前的烦恼永远地成为了历史。

 
一、什么是硬盘还原卡

  先让我们看看硬盘还原卡有什么作用:硬盘还原卡,又称电脑还原卡,使用创新的安全硬盘管理技术HDSafe,硬件级解决电脑教室的管理问题,具备强大的数据保护和还原功能是误删除、误格式化、感染病毒等不希望发生的硬盘数据改变,在下一次开机时能够瞬间还原。
  其他功能还包括:支持多引导分区,可以非常方便地设置三个相互隔离的可引导分区。每个分区可以安装不同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设置成不同的教学环境。支持DOS、WIN32/9X/2000/NT等多种操作系统和FAT16/FAT32/NTFS等文件系统;保护CMOS设置,硬盘还原卡可以保护和分析COMOS设置;集成32位增强模式驱动程序,在系统工作在最优模式下,即插即用,不用驱动盘;支持硬盘对拷和局域网一对多同步拷贝,只要安装好一台,就可以在2小时内通过网络安装好其他99台......
  硬盘还原卡多数是采用PCI插槽,少数是ISA插槽的。从支持系统分,有支持NT系统的和支持Win9X系统的。不过笔者比较感兴趣的是一款集成了10M/100M网卡的还原卡,将网卡和还原卡集中一起,的确是好创意!这些卡价格都是在60元以上,用区区60元去为自己的爱“机”建立安全防御系统,的确挺值!
 
二、用RTL-8139网卡改硬盘还原卡
RTL-8139网卡改硬盘还原卡,方法如下:
1、首先,在计算机中插入一块8139网卡(无须BootRom片)。利用pg8139v6的版本倒出此pci8139卡中的93c64串行存储芯片的内容,存盘文件为8139x.map。 格式:pg8139v6 /r /pci
2、其次,修改存盘文件8139x.map文件的内容,此文件为文本文档,edit命令修改即可。在DOS状态下,输入命令:
EDIT 8139X.MAP,出现如下画面:
在第一行的数据中,从EC开始的4个字节为厂商信息,必须被改为57 FF 14 57 ;从00开始至下行的6个字节为: 4C 00 00 0F 10 8D C2 F7 01 88 B9 43 F2 B0 1A 07 ;其中,00 E0 4C 00 00 0F是卡号,E0要改成05,其他可以修改,也可以不修改。 ;此外,卡号末尾的第一个字节需改为14。以上的修改完成后存盘退出。
3、把上面修改好的文件写入网卡的串行芯片中,对于pci8139卡中的93c64串行存储芯片,使用的命令为:
pg8139v6 /w /pci。
4、把下载的8139网卡的BootRom程序27C512.BIN,写入一片27C512芯片中,把芯片插在网卡的启动芯片的插座中,插入时,注意芯片缺口的方向和插座缺口的方向一致。
27C512.BIN文件中,有一个卡号,可以正常使用。
 

三、安装
把网卡安装到主板的PCI插槽中,启动机器,会出现硬盘保护卡的安装界面,此时,先不要安装,到W9X中先安装好网卡的驱动程序,下次开机时,再进行安装。
注意:此文件只能用在单机中,因为27c512.bin决定了网卡的卡号,此文件中,只有一个卡号,如用在网吧中,两台以上的机器因卡号冲突,不能正常使用。

四、相关程序下载:
1、导出或写入网卡串行存储芯片内容的程序:PG8139.EXE http://www.rebios.net/biosfile/Pg8139.exe
2、8139网卡的BootRom程序:27c512.bin http://www.rebios.net/biosfile/27c512.bin
3、硬盘还原卡的使用说明书下载:说明书 http://www.rebios.net/biosfile/huashu.doc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发表于 2007-12-9 07:48:37
解决硬盘检测无法通过的方法

单位办公室中的某一台共用计算机每次开机启动时,都要自动进行硬盘检测,可是在检测进度位于66%位置处时检测操作就无法进行下去了,此时也不能使用热启动功能来重新启动系统,必须关闭电源进行冷启动。现在只能在系统启动画面提示检测硬盘的那一刻,及时按下键盘上的任意键来忽略硬盘检测操作,之后登录进Windows系统界面后执行任何操作都很正常。那为什么系统在对硬盘进行检测操作时,硬盘检测无法顺利通过呢?会不会是硬盘发生了硬件损伤呢?

  从上面的现象描述来看,我们估计单位共用计算机的硬盘有可能发生了硬件损坏,遇到这种现象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赶快将硬盘中的重要数据内容,挪移到其他相对安全的位置处。在做好数据的备份工作后,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工作就是将系统切换到DOS运行状态,并在DOS命令行中执行“fdisk /mbr”字符串命令,来尝试修复硬盘中发生的软故障;要是这种修复方法尝试无效的话,我们可以到网上下载安装一些专业的硬盘坏道检测工具,来仔细检查本地硬盘中是否存在坏道现象,如果找不到硬盘坏道的话,那硬盘检测无法通过的现象很可能是逻辑故障引起的,此时我们唯一可以使用的办法就是找到对应品牌硬盘的逻辑坏道修复工具来重新修复一下硬盘,相信这么一来硬盘检测无法通过现象就能被解决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07-12-9 07:48:58

IDE接口不够使用的解决办法

面对单IDE主板的日渐流行,升级用户如果手上拿着三个或者以上的IDE设备,则肯定要考虑这方面的解决方案。千万不要等到将所有升级配件买回来之后,再去考虑这个问题,那个时候其实已经有点晚,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已经少了许多。因此,与IDE设备相关的升级方案,一定要在去电脑城入货之前想好。

  升级用户要解决IDE设备数量大于主板支持的问题,不外乎就是从主板、IDE设备和IDE接口这三方面下手。但是这三个解决方案,都有各自的优点与缺点,很难说哪个方案是比较完美的,关键是看用户的升级重点和预算,这将直接决定到底应该选择哪一个升级方案。

  如果是一定要确保多个IDE设备,在升级之后都依然能像升级前那样正常使用,最好还是从主板选择方面想办法。如果是比较注重主板的配置和性能,不希望用太老款的产品,那么就可以从光存储设备上面想方法。如果有二个或者以上的IDE硬盘,老硬盘是主要用于资料备份的话,那么可以从IDE接口上面想方法。

  三大解决方案的具体实现方式,接下来会给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从主板入手:果断放弃单IDE

  无论是双硬盘单光驱、双光驱单硬盘,还者是双硬盘双光驱,只要它们都是IDE接口,用户是打算在升级之后继续使用,那么用户在升级平台的时候,主板方面的选购对象,最好还是不要考虑单IDE设计的产品,不然它们将很难同时放到新平台上面使用。

  某位升级用户,去到电脑城的某个商家的门市,准备购买用于升级的CPU和主板,他的选购对象是AM2架构的闪龙2800+,以及价格低廉的C61V整合型主板,用户很快就将CPU和主板确定来了。但是,当他在交钱之前对主板进行验货的时候,就发现他选中的C61V主板,只有一个IDE接口,但是它的那台旧电脑,就有两个IDE硬盘和一个IDE DVD-ROM,而这三个IDE设备他是希望都能放到新平台上面使用。

  由于当前C61系列的主板,基本上都是只配1个IDE接口,所以这位升级用户只好将目光放回C51G本身。其实C51G在性能上面并不会比C61V差,主板的配置更全面一些,最起码是标配两个IDE接口,价格往往也比C61V贵一些。最终,他在460元的基础上多花了40元块,选购了一块拥有两个IDE接口的C51G主板。

  其实针对Intel平台,965/975系列主板都是只有一个IDE接口,升级用户要想从主板入手,解决IDE接口不足,可以考虑使用低端一点,不是采用ICH8/ICH8R南桥的主板,如945PL、945P、945GZ等等。虽然主板的档次和配置都有所减弱,但却能让升级用户手上那几个IDE设备继续“服役”,这个解决方案还可以值得支持的。  

  从设备入手:硬盘光驱该换谁

  对于使用单硬盘双光驱的升级用户,三个设备能物尽其用,继续在新平台上面使用当然最好。但是如果新平台已经选定的主板,只有一个IDE接口的话,那么升级就要在三个IDE设备上面做一个取舍。在这种情况下,IDE硬盘肯定将会得到保留,毕竟用户只有一个硬盘,没了它新平台就根本不能运行。而双光驱并不是必备的配件,放弃其中一个是逼于无奈的选择。

  为了保留双IDE光驱,而将另外购买一个S-ATA硬盘进行升级,并不是一个太明智的做法。一来升级S-ATA硬盘至少也地花个三四百块钱,费用不低。二来在单IDE主板上面,要用双光驱的话,那个升级前还在用的IDE硬盘,就只好“退役”。因此,让IDE硬盘和主力IDE光驱设备(如DVD刻录机),共用主板唯一的一个IDE接口,是值得支持的解决方案。非主力IDE光驱设备(如CD-ROM、DVD-ROM等等),既可以拆下来以作备用,或者是放到淘宝上面卖掉。

  实在需要使用多一个光驱的用户,完全可以花100来块钱,另外去选购一个S-ATA接口的16X DVD-ROM,作为解决方案的有力补充。如果双IDE光驱组合,是“CD刻录机加DVD-ROM”,或者是“COMBO加CD-ROM”,甚至可以考虑把CD刻录机和COMBO淘汰掉,升级换成S-ATA接口的16X/18X DVD刻录机。一来DVD刻录机的功能比CD刻录机和COMBO都强很多,二来S-ATA的DVD刻录机已经开始普及,就算是18X的主端型号,也降到300元以内了。  

  从接口入手:巧将IDE转为USB

  对于使用双硬盘单光驱的升级用户,容量较大相对新一点的那个IDE硬盘,无疑是主力系统盘,而容量较小相对旧一点的,往往就是用作资料备份。同样,如果用户升级的时候选择了单IDE设计的主板,那么原有的三个IDE设备就必须放弃一个,而在“双硬盘单光驱”这类配置下,被放弃的往往就是那个小硬盘。不过,与上面“单硬盘双光驱”的情况不同,这里被放弃的小硬盘并不需要彻底“退役”或者变卖,可以通过一个“曲线救国”的方式来继续使用下去。

  同样是用来做备份,升级前IDE小硬盘是挂在主机上面来使用,而升级之后,基于IDE接口不够用,小硬盘可以考虑放在主机外面来使用,也就是从以前的内置变成现在的外置,接口从原来的IDE变成了现在的USB。采用这种解决方案,用户需要购一个IDE硬盘专用外置USB硬盘盒,这个东西在电脑城里面很容易可以买到,价格一般在100到180元之间。将用于备份的小硬盘放到硬盘盒里面,接好IDE线和电源线,固定好之后再把盖子封好,一个移动硬盘就此诞生。

  当需要进行数据备份的时候,只要用USB线将移动硬盘接到主机的USB接口上面,在WIN2000/XP/VISTA系列下,可以实现即插即用。这个方案,甚至还可以避够双物理硬盘盘符交错的问题。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07-12-9 07:49:12
屏蔽主板上的集成显卡的技巧

近日,我在拆卸显示器与显卡之间的连线时忘了拧掉固定用的螺丝,造成主板集成的显卡接口损坏。本以为外接一块显卡即可解决问题,可是无论接上AGP显卡还是PCI显卡都无法正常启动,我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经仔细检查,主板确实只有显卡接口损坏。但为什么不能由外接显卡启动计算机呢?不难想到是BIOS中将主板集成的显卡设为优先启动,造成主板不认其他显卡。给BIOS放电,不管用,主板默认的设置就是集成的显卡优先启动。由于该主板没有屏蔽集成显卡的跳线,只能在BIOS中修改。要修改BIOS设置就必须先启动计算机,而要启动计算机就必须先修改BIOS设置——就像硬盘中了逻辑锁一样,进入了一个死循环。难道这块华硕i815E主板就这样没用了?这时我突然想到,集成显卡的BIOS信息是加载在主板的BIOS中的,能不能通过删掉主板BIOS文件中的显卡BIOS信息,达到屏蔽显卡的目的呢?经过尝试,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1、在其他计算机上下载刷新主板BIOS的工具Awdflash、修改主板BIOS文件的Cbrom,将这两个软件保存在C盘根目录下。

  2、卸下主板的BIOS芯片,将其安装在另一块i815E主板上。

  

  3、开机,进入纯DOS模式,运行Awdflash,用Awdflash的备份功能导出主板BIOS文件——asus815e.bin。

  4、输入Cbrom asus815e.bin /d显示BIOS文件的内容,可以看到第八项vga rom[1]文件名为i754.rom(如图1),就是我们要删除的显卡BIOS信息。

  

  5、输入Cbrom asus815e.bin /vga i754.rom pelease,删除显卡的BIOS信息(如图2)。

  6、再次输入cbrom asus815e.bin /d显示BIOS文件中的内容,可以看到vga rom[1]一项已不存在(如图3)。

  7、输入Awdflash asus815e.bin /sn /py,将修改好的主板BIOS文件刷回到BIOS芯片中。

  

  8、关机,拔下BIOS芯片。  

  9、将刷好的BIOS芯片插回故障主板,已能够以AGP显卡启动计算机了。

  此方法能够解决目前许多集成显卡无法屏蔽的问题,值得大家去掌握。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07-12-9 07:49:50

网络故障排除实例应用一则

【背景情况】笔者所在学校北微机室(建于2001年)共有57台机器,通过两台TP-Link TL-SF 1024(24口)和一台TP-Link TL-SF 1016(16口)交换机组建成小型局域网。后来,学校建成校园网,通过路由器共享方式上网,配置了一台DHCP服务器自动分配IP地址,并在机房引入一条专门用来上网的网线。当教师机上网时,拔下原有的网线,把引来的网线插上即可。但这样很不方便,每次上课时还得换网线。后来,管理员把用来上网的网线插到了一台交换机的Uplink口上,这样一来就不用来回换网线了。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学生机上网,因此把机房的机子都设为固定IP地址(不在上网的网段),教师机上网时把IP地址改为自动获得即可。    

  【问题描述】最近,IP地址改为自动获得后,教师机不能上网了。在DOS提示符下键入Ipconfig命令,回车后能够正确获得IP地址。看来,同DHCP服务器连接的网络应该没有问题,但是Ping服务器时却不通。打开交换机的柜,把用来上网的网线直接插到教师机上,却能够正常上网了。

  【故障排除】根据上面的描述,故障应该出在交换机上。认真观察交换机上的各个指示灯,未发现异常情况。上课时,整个机房的局域网也没有一点问题。笔者仔细观察交换机的各个接口,注意到与Uplink口(插用来上网网线的)相邻的UTP口上插有一根网线,莫非问题出在这儿?拔下与Uplink口相邻的UTP口上的网线,上网的故障排除了。后来得知,机房管理员在清理设备的灰尘时,看到交换机的前面掉下来一根网线,就顺手插到这个接口上了。    

  【事后分析】Uplink口是交换机上一种常见的端口,便于两台交换机之间进行级联。它与其相邻的普通UTP口使用的是同一通道,因而使用了Uplink口,另一个与之相邻的普通端口就不能再使用了。这两个端口称为共享端口,不能同时使用。而现在的很多交换机都支持端口自动翻转功能,所有端口既可用作Uplink口,也可用作普通口,所以也就不会发生这种问题。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07-12-9 07:50:10

妙用光盘修复SATA硬盘的分区表

一块160GB SATA硬盘,使用不到一年,经常BT下载,最近出现了故障,无法登陆系统,检测发现是硬盘分区表被损坏了,于是上网寻找硬盘分区表修复工具,试用了许多软件都无法识别硬盘,很多硬盘修复软件只能对IDE硬盘进行修复,无法支持SATA硬盘,最终找到了《易我分区表医生》,它提供了SATA硬盘的MBR、分区表和分区的引导扇区错误等修复功能。

  于是去朋友那里找了一台可使用的电脑,安装并运行修复软件,如果电脑具有软驱,此时插入一张空白1.44MB软盘,并在“常规”菜单下选择“创建紧急启动盘”,之后根据提示操作即可。遗憾的是,笔者的电脑没有软驱,于是进入软件安装的目录中,发现有一个Ptd.iso文件,它就是《易我分区表医生》ISO镜像启动文件,将ISO镜像文件刻录成启动盘,就可以用光盘来恢复硬盘分区表了。

  要提醒大家的是,硬盘分区表修复之后,可能会造成硬盘数据丢失,修复之前请备份好重要文件,以免造成没有必要的损失。

  将启动光盘带回家,开机后进入BIOS设置中,将引导方式改为“CDROM”,重启电脑后开始以光盘引导进入DOS模式,此时会对硬盘分区情况进行检测,并开始加载光盘中Ptd.iso文件里的应用程序,不一会就登录了软件修复界面了。
  
  一般而言,被破坏的分区会显示一个红‘X’标志,右键单击这个分区,选择“Fix boot”选项,接着会出现一个对话框,然后选择“Auto”自动修复模式,它将自动检测和修复这个分区的引导扇区,修复完毕之后,退出软件并重启电脑,此时故障得以解决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07-12-9 07:50:32

解读CPU风扇的认识误区方法

要以为小小的CPU散热风扇就没有什么可提的,其实有许多故障就是因为对散热风扇认识不够或者错误认识造成的。为了减少无谓的故障出现,笔者认为对散热风扇容易混淆的问题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1、使用降温软件肯定能降低CPU温度   

  从降温软件的工作原理上分析,降温软件能利用HLT指令让CPU进入了“睡眠”状态,使用它们应该能降低CPU温度,笔者曾经也特意在Win95操作系统下试用了一下降温软件,检测到这种软件的确可以让CPU温度下降3度左右,但我们此时千万不能以点带面地认为,降温软件能在任何工作环境下都能有效降低CPU温度。因为笔者后来在Win98操作系统下,使用了同样的降温软件,发现CPU在空闲时的温度并没有明显降低,有时反而温度会略微偏高一点,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类似Win98、WinXP以及Win2000之类的操作系统,它本身已经具有了降温软件的功能,在对CPU降温环节方面已经进行了改进,让CPU空闲时能自动降温;如果我们此时再在这些操作系统中运行其他降温程序的话,这些过多的自动降温程序反而会相互干扰,造成系统无法调用HLT指令来控制CPU进入睡眠状态,从而会破坏操作系统本身的降温功效,甚至会导致系统在使用了降温软件后CPU温度直线上升。因此,那种认为使用降温软件肯定能降低CPU温度的说法显示是不正确的。   

  2、风扇功率越大散热效果肯定更好   

  从理论上分析,风扇功率越大散热效果应该就越好,但这样的理论成立是在一定的前提之下的,也就是说在风扇的运行功率不超过额定运行功率的条件下,功率越大的风扇通常它的风力也越强劲,散热的效果也越好。而风扇的功率与风扇的转速又是直接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风扇的转速越高,风扇也就越强劲有力。目前一般电脑市场上出售的都是直流12V的,功率则从0.X瓦到2.X瓦不等,这其中的功率大小就需要根据你的CPU发热量来选择了,理论上是选择功率略大一些的更好一些,因为这种风扇的转速要高一些。但笔者在这里还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能片面地强调高功率,这需要同计算机本身的功率要相匹配,如果功率过大,不但不能起到很好的冷却效果,反而可能会加重计算机的工作负荷,从而会产生恶循环,最终缩短了CPU风扇的寿命。因此,我们用户在选择CPU风扇时,不能错误认为风扇功率大其散热效果肯定会好,而应该根据够用原则来选择与自己电脑相匹配的风扇。   

  3、散热风扇的运行效果与环境温度无关   

  由于CPU散热风扇常常工作在室内环境中,而室内温度恰好可以保证散热风扇能高速顺畅地运转,于是许多人就想当然地认为散热风扇的运行效果与环境温度无关,其实产生这种错误认识的人是没有在条件恶劣、温度低下的环境中运行过电脑,一旦到了温度极低的冰天雪地中使用电脑时,哪怕是刚刚新买的CPU散热风扇,用不了多长时间,您就能感觉到散热风扇的运行效果很差,表现出来的外在现象是运行过程中噪音很大,在刚刚启动计算机的那一刹那转动不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来在温度极低的环境中,涂抹在散热风扇的转轴上的润滑油失效,致使散热风扇在初期启动时转动很艰难,严重的话就会发出噪音很大的震动,因此为了能保证散热风扇有良好的运行效果,我们除了要注意使用环境的温度外,还要特别给风扇加注防冻润滑油,以确保CPU散热风扇也能在低温条件下正常运行。

  4、散热风扇装反的话风扇就不能转动   

  您有没有将散热风扇的卡子装反过?当然,谁也不愿意尝试将自己的散热风扇装反,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果一不小心将散热风扇装反的话,风扇到底还能不能转呢?许多人都会说装反的话肯定就不能转了,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从实际的操作来看,散热风扇的卡子即使安装反了,风扇也能运转,不过这种运转并不能达到降温的效果,而且转动的时间也没有多长时间,就会导致系统CPU温度提升,这样主板上的CPU温度监控部件就发挥作用,CPU降频后就容易出现频频死机和自动关机现象,严重的话可能使散热风扇或者CPU损坏,因此笔者建议大家在安装CPU时,千万不要将风扇的卡子位置安装反了,也不要尝试将风扇反安装,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5、高价风扇肯定散热效果好   

  风扇之间的价格差异很大,最便宜的仅仅十几元,最贵的可能达到数百元,考虑到直接影响着CPU寿命的问题,这里多花一点钱也是值得的,但是,并不是价格越贵就一定越好。在普通用户的消费观念看来,一等价钱一等货,散热风扇的价格越高,它的质量和性能也应该比其他类型的产品要好,其实并不如此。散热风扇的价格越昂贵,并不代表接风扇的功率就大、转速就快。其昂贵的价值可能会体现在风扇制作材料比较好、风扇的品牌知名度高以及风扇需求量大或者是拥有其他辅助功能等方面上,如果风扇的高价是由这些原因引起的,那么购买回来的高价风扇不见得所有功能都适用于所有消费者的电脑。另外散热效果的好坏,不仅仅只与散热风扇有关,还与散热风扇是否能与CPU协调配合有关,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的话,如果高价风扇不能与自己电脑中的CPU有效进行配合,不但不会达到理想的散热效果,严重的话还有可能损坏CPU。所以大家在购买前应该详细了解与多加比较,市场上仍有许多“便宜又好使”的散热风扇。因此,单独以价格的高低来衡量散热风扇的散热效果是片面的,也是错误的,大家最好选择CPU厂商推荐的散热风扇。   

  6、风扇必须安装牢靠才能减少噪音   

  试想一下,如果风扇没有很牢固地固定在散热片上,而是很松垮,这样的风扇在高速旋转过程中将会产生什么样的现象呢?许多人肯定会脱口而出道,风扇肯定会产生很强烈的噪音,其实这种说法也是很片面的。尽管目前市场上许多风扇都是将散热风扇很牢固地固定在散热片上的,但也有风扇并没有将风扇直接固定到散热片上,而是固定在一个塑料框架上。我们都知道风扇的噪音来源之一就是由共振引起的,为了能降低由这种原因引起的噪音,许多风扇都通过一个具有弹性的塑料框架进行固定,以便能起到防止共振的作用。这种风扇在直接固定到塑料框架上之后,再把塑料框架通过卡扣固定到了散热片上,轻压风扇四个角落时,就会发现风扇有一定余地的运动空间,这样做并不是固定得不牢,而是为了降低风扇运转时的噪音采取的特殊设计。所以,那种认为风扇必须安装牢靠才能减少噪音的说法有失偏颇!   

  7、散热片面积越大散热效果就越好   

  由于CPU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是通过传导到散热片,再经风扇带来的冷空气吹拂而把散热片的热量带走的,而风扇所能传导的热量多少与散热片的面积大小有关,一般来说,散热片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越大,风扇的散热效果就越好,但这种说法是有一定前提的,那就是在机箱内有足够的剩余空间的情况下。如果计算机的机箱本来散热空间就不大,在没有足够剩余空间的话,面积很大的散热片就很难安装到机箱中,即使勉强能安装到机箱中,太大的接触面积也会阻挡散热片周围的热空气很快散去,从而导致机箱内部的整体温度过高,以致于影响整个电脑的运行性能,因此笔者建议散热片面积的大小选择应和机箱相匹配,不能一位地追求面积大的散热片。   

  8、扇叶大的风扇排风量就大   

  扇叶大的风扇排风量就大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风扇排风量是一个综合的指标,它是衡量一个风扇性能的最直接的因素,它的大小不仅仅与风扇叶子的尺寸大小有关,还与叶片的设计形式、风扇厚度以及扇叶的偏角有关系。如果一个风扇的扇叶尺寸很大,但其扇叶如果是扁平的话,那就不会形成任何气流的,风扇的排风量就为零,所以关系散热风扇的排风量,扇叶的角度是决定性因素。在购买风扇时,我们如果要检查风扇的排风量的话,只要将手放在散热片附近感受一下吹出的风强度就可以了,通常排风量大的风扇,即使我们在离风扇很远的位置,也可以感觉到风吹来的气流。

  9、风扇转速越高冷却效果越好   

  不少人认为风扇转速越高,那么在同一时间内,从CPU上带走的热量就越多,这样CPU就越容易冷却,事实并不是如此。如果风扇的转速超过其标准值,那么风扇在长时间超负荷情况下运行时,从CPU上带走的热量就比它在高速转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小,这样时间运行得越长,热量差也就越大,这样高速运转的风扇不但不能起到很好的冷却效果,反而使CPU温度大幅提升;况且,散热风扇的转速越高,可能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就越大,严重的话可能让风扇或者CPU报废掉;另外,要想让风扇高速运转,还必须有较大的功率来提供动力源,而高动力源又是从主板和电源中的高功率中获得的,主板和电源在超负荷功率下就会经常引起系统的不稳定。所以,风扇转速越高冷却效果越好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07-12-9 07:50:50

光驱挑盘的故障原因分析与解决

所谓光驱挑盘是指光驱能够正确的读取某些盘片的数据,而对部分盘去相当的敏感,不能够正常识别并读出光盘中的数据,而这部分光盘在其它的光驱中能够顺利正确被识别读出。进入Windows操作系统以后,人们使用光驱的频率在逐步的增加,特别是随着电脑越来越趋向家庭影音娱乐化发展的今天,光驱的利用率越来越高,安装系统离不开光驱,观看DVD大片离不开光驱,保存大量的影音资料更是离不开光驱。在使用光驱看DVD大片时,盘片质量问题是让人头痛的,相信有多数用户都在购买“碟”盘的DVD影片,这部分盗版的光盘虽然在影片的质量还说得过去,并且价格也相对便宜,但盘片本身的质量并无法保证,使用过程中就会经常挑盘的问题。

  光驱中激光二极管发射的红色激光,通过透镜聚焦,发射到光盘上,经过光盘背面的铝涂层反射,由光电转换电路拾取,再进行放大,然后转换为标准数字编码信号。由于光盘上的轨道间距非常小(标准间距1.6μm),很容易造成激光束跳格。为了保证信息正确读出,光驱中还有一系列非常复杂的纠错系统,当读出信号有误时,纠错系统重新试读,从而大大降低了误码率。

  光驱发生挑盘故障的原因,总结以下不在乎以下几个方面所造成的。

  一是光驱机械故障引起的光驱挑盘。光驱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机械部分就很容量磨损、位移、变形,选成机械部分抖晃过大或是直接损坏而导致某些光盘不能运行或是激光不能正常发射聚焦至正常的光盘轨道上而无法正常的读取光盘中的数据。

  故障解决方法:解决这类问题最直接的方法便是打开光驱盖查看有无机械损坏现象或是移位的现象,如果机械磨损现象严重的话,一般情况下我们就要考虑更换光驱了,如果有位移现象,那么将变形的部分进行校正会还可以再继续使用。

  目前,很多光驱为了将机械故障降低至最低,一般机器的机芯部分全部采用了钢结构,而彻底淘汰了塑料机芯,这部分产品一般情况下就不会发生机械故障,因此大家在选购时一定要仔细对比,一般光驱大厂的产品质量都比较过硬盘,一般不会出现这种问题。

  二是激光头老化、失效或是激光头被灰尘覆盖导致光驱不读盘。大家知道,光驱之所以能够正常读取盘片,是通过发够发光的激光二极管所发出的激光束来照射至光盘表面来读取盘上的数据的,光激光头老化、失效或是被大量的灰尘所覆盖后,激光束的穿透能力就会降低,功率就会下降,因此导致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因功率不足而无法正常读盘。

  光驱刚出厂时,读盘能力较强,正品光盘和非正品光盘均可正确读出,但是过一段时间后,光驱读盘能力开始下降,光驱开始挑盘,但是此时正品光盘仍可读出,所挑的盘大都是非正品光盘。激光二极管的正常使用寿命为20000小时~30000小时,过了寿命期之后,激光二极管的发射功率下降,激光强度减弱,此时光驱开始挑盘。使用一年左右的光驱挑盘,大多数是经常使用非正品光盘造成的。非正品光盘由于质量较差,光驱一旦发现读不出数据或读出数据有误,伺服系统就会自动加大激光二极管的电流强度,以加大激光的发射强度重新读盘,这样就使激光二极管长期处于超额使用状态,导致激光二极管的寿命大大缩短,当激光二极管老化到一定程度时光驱就开始挑盘,当激光二极管失效时,光驱就报废了。

  当然,对于灰尘覆盖所引起的挑盘现象,我们只要用特殊的清洗液将光驱的激光头擦拭干净即可,但像这种故障的原因非常少,因此我们一般情况下光驱都是密封的,激光头一般不会直接与外界接触,当擦拭后无效时,则表明光驱的寿命已经结束。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加大激光二极管的发射功率来继续使用光驱,方法是将光驱打开,找到调节激光发射强度的可调电阻(一般位于激光头组件上),用小螺丝刀轻轻调其阻值,直到光驱能顺利读出,但这种方法只能进一步加速激光二极管的老化,因此不推荐。

  光驱出现挑盘现象,与我们日常使用维护有很大的关系,试想一部DVD影片长度一般在二至三个小时左右,有的朋友一天还不止是看一部,这样长期使用光驱的激光头长时间处于工作状况,很容量引起激光头的老化,因此大家在观看影片或是长时间使用光驱时,可以将盘片上的数据复至本地硬盘上,从硬盘上直接读取数据可以有效的防止光驱的老化。另一方面,要尽量使用正品光盘,尽量减少非正品光盘的使用。经常对光驱进行清洁,也是防止过早老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是光盘划伤、盘片上部分信息损坏导至和光盘挑盘故障。有些用户在使用同一盘片时,在盘上的数据读取到一个阶段后,便无法再顺利的读出其中的数据,光驱灯不停的闪烁,最后提示找不到光驱信息等,这种现象往往是光盘本身划伤太多,部分数据损坏,导致激光发射到盘片上不反射或反射强度不够,导致接收单元接收不到信号或接收的信号有误。出现这类问题后,说明你的盘片已经报废,只能更换好的盘片了。

  四是部分劣质盘片导致的光驱挑盘。在使用劣质的盘片时,我们可以将光驱盖打开来观察盘片的运转状况。光驱在运行时,为了使光盘能够随着主轴高速旋转,须将光盘夹紧在主轴上,由上夹盘和下夹盘两部分组成。下夹盘表面粘有平整的橡胶圈,并和主轴连接。上夹盘是一塑料盘,包着一块永久磁铁。

  在一般的状态下,当光驱运行时,上夹盘总是吸在下夹盘上,保证了在运行时光盘和下夹盘无相对运动。只有在装卸光盘时,下夹盘落下,上夹盘被其上部的不锈钢支撑架挡住而不能下行,使上、下夹盘分离。将出故障的光盘装入、运行,经观察发现,上夹盘由于和支撑架的间距h过小,在高速旋转时,有时发生摩擦,使上夹盘不能随光盘同步旋转,在其表面产生相对运动,这样就使得光盘转速变慢,从而导致夹持面划伤。再观察运行良好的光盘,不会出现以上现象。

  出现故障的光盘的夹持面厚度比不出现故障的光盘的夹持面厚度稍薄,而此光驱的上夹盘和支撑架间距h过小,运行夹持面厚度稍薄的光盘时,有时会产生摩擦,使光盘和主动轴不能够同步旋转。将不锈钢的支撑架轻轻向下压,加大支撑架与上夹盘支撑面的间距h。试运行故障光盘,一切正常。由于非正品光盘的制造工艺和盘片质量较差,盘上各轨道间距大小相差悬殊,当间距较大时能够读出数据,当间距较小时,激光束聚焦到轨道上很容易发生跳格,拾取的信号漂浮不定,不能确认。

  日前,DVD刻录机技术相当成熟,价格也相对便宜,已进入了千家万户。而普通用户一般机器上只配备一个刻录机,即用刻录机来读盘又用其来刻盘,这样对刻录机的使用频率很高,对其寿命非常不利,有条件的用户可以多买一台DVD-ROM来解决DVD刻录机的压力,保证两者的使用寿命。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07-12-9 07:51:15

显卡BIOS刷新失败后的补救办法

首先,在每次刷新 BIOS 前,要养成这样的习惯:  

  进入主板 BIOS 设置界面:  

  1、将设备启动顺序设置为:软驱---光驱---硬盘  

  2、将显卡优先启动项设置为: PCI 显卡优先  

  强烈建议准备一张 可以在你的机器上正常使用的 PCI 显卡,因为刷新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一些无法预料的问题,有 PCI 显卡的帮助,补救工作会容易很多。  

  使用软驱  

  1、准备一张启动软盘软盘(可以在WINXP下制作启动软盘)  

  2、下载nvflash441 刷新程序,然后将 nvflash441 的两个文件 cwsdpmi.exe 和 nvflash.exe 拷贝到软盘根目录下  

  3、将原来的 BIOS 备份文件也拷贝到软盘根目录下,假设这个BIOS 是 backup.rom 。

  4、在软盘根目录建立一个文本文件,打开它,把下面的一行拷贝到这个文本文件中:

  nvflash -u -p backup.rom

  然后将这个文本文件的全名改为 autoexec.bat ,改完后这个文件会变成一个带小齿轮的图标。

  5、在你的机器上先实验一遍,看看是否工作正常,特别是要看看中间还要按什么键,刷新程序才会继续!

  一般程序都会在中间暂停一下,要你按 Y 键来确认,所以估算一下从计算机启动开始到出现这个提示大概要多长的时间,你就等多几秒钟,然后按 Y 键确认。  

  6、刷新程序运行的时候,键盘上的三个灯会轮流闪动,这是一个很有用的提示,要注意看。刷新程序完成刷新动作后,机器会给一个声音提示(“滴”一声),表明刷新完成,此时键盘上的灯也不闪了。这个时候取出软盘,按 “reset ” 键重启系统。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07-12-9 07:51:33

光驱不能顺利弹出故障解决实列

光驱是我们常用的光存储设备,但光驱也是电脑系统中容易损坏的设备,一台光驱也就是二三年的时间就会寿终正寝。光驱的常见故障除了光头老化读碟能力下降以外,还有一些不常见的机械故障。笔者最近就遇到一例。

  一台光驱,读碟能力不错,一直没有修过。近日按出仓健,感觉光驱反应迟钝,托盘弹出缓慢,进仓也是如此。过了一段时间,故障加重,按动出仓键,只听到光驱内有电机转动声,但光驱托盘却无法弹出,多次按动进出仓键,光驱托盘偶尔也会有进出仓动作。在光驱面板上有一紧急弹出孔,用一根回形针或类似的东西可以把托盘顶出来,放入光盘后读碟正常。这个小小的毛病却令人烦不胜烦。虽然我们并不是学电器出身的,但是还是要发挥DIY精神,自己想办法搞定!

  在光驱“生病”期间,虽然不能顺利进出仓,但是读盘正常,说明光驱的光头部分并没有损坏,故障应该出在机械部分。由于故障出在光驱的内部,因此,必须得把光驱拆开维修。拆光驱的过程比较简单,这里就不用多说了。拆开光驱,定睛一看,好家伙,光驱的内部聚集了大量的灰尘,主人也太粗心了,没有给光驱一个舒适的环境,难怪光驱会发“脾气”。   

  将光驱内的灰尘清除,放入一张光盘试机,结果故障依旧,看样灰尘对光驱的影响并不大。光驱出仓不顺的故障如何解决呢?仔细观察光驱托盘的工作情况,光驱托盘上有两个凹槽,卡在两条塑料轨道上,托盘上有齿轮,在电机的带动下完成进出仓动作。定睛一看,在光驱的轨道上,落满了灰尘,原有的润滑脂也已干涸硬化,托盘与光驱轨道间的阻力很大,会不会是托盘与轨道间的摩擦阻力增大而导致托盘无法出仓呢?将光驱轨道上的浮尘扫去,将硬化的润滑脂清理干净,再在轨道与托盘间涂上一些润滑油,或者一些能起到润滑作用的东东,如汽车用的黄油、医院用的凡士林等,处理完后,将光驱接入电脑,按动光驱上的进出仓键,光驱托盘应手而开,呵,故障排除!   

  影响光驱进出仓的因素很多,这样的故障也许只是其中的一种情况,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注意!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